论刑事诉讼法原则
一、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概念 | 第1-24页 |
(一)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概念演进 | 第11-16页 |
1、 原则 | 第11-13页 |
2、 法律原则 | 第13-15页 |
3、 刑事诉讼法原则 | 第15-16页 |
(二)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概念辨析 | 第16-24页 |
1、 称谓 | 第19-21页 |
2、 内容 | 第21-23页 |
3、 结论 | 第23-24页 |
二、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特征 | 第24-31页 |
(一) 规范性 | 第24-26页 |
(二) 根本性 | 第26-28页 |
(三) 模糊性 | 第28-29页 |
(四) 特有性 | 第29页 |
(五) 普适性 | 第29-31页 |
三、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体系 | 第31-44页 |
(一) 公理性原则 | 第38-43页 |
1、 程序法定原则 | 第38页 |
2、 司法审查原则 | 第38页 |
3、 控审分离原则 | 第38-39页 |
4、 审判中立原则 | 第39-40页 |
5、 控辩平等原则 | 第40页 |
6、 无罪推定原则 | 第40-41页 |
7、 辩护原则 | 第41页 |
8、 参与原则 | 第41-42页 |
9、 及时性原则 | 第42页 |
10、 相应性原则 | 第42-43页 |
11、 一事不再理原则 | 第43页 |
(二) 政策性原则 | 第43-44页 |
1、 配合制约原则 | 第43-44页 |
2、 检察监督原则 | 第44页 |
四、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功能 | 第44-51页 |
(一) 立法准则 | 第44-46页 |
(二) 守法、执法准则 | 第46-48页 |
(三) 司法准则 | 第48-51页 |
1、 直接作为裁判依据 | 第48-49页 |
2、 解释刑事诉讼法规的依据 | 第49-50页 |
3、 补充刑事诉讼法的漏洞 | 第50-51页 |
五、 刑事诉讼法原则的发展趋势 | 第51-56页 |
(一) 法定化、宪法化 | 第51-52页 |
(二) 国际化 | 第5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