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的开发和设计
第一章 绪论 | 第1-9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第7页 |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7-9页 |
第二章 USB协议分析 | 第9-39页 |
2.1 USB概述 | 第9-11页 |
2.1.1 USB系统的组成 | 第9-10页 |
2.1.2 总线协议 | 第10页 |
2.1.3 数据流类型 | 第10-11页 |
2.2 USB硬件元素 | 第11-12页 |
2.2.1 连接器 | 第11页 |
2.2.2 数据线 | 第11页 |
2.2.3 检测设备连接和速度 | 第11-12页 |
2.2.4 NRZI编码 | 第12页 |
2.3 USB数据流模型 | 第12-17页 |
2.3.1 总线拓扑 | 第13-15页 |
2.3.2 USB通信流 | 第15-17页 |
2.3.2.1 设备应用功能点 | 第16-17页 |
2.3.2.2 管道 | 第17页 |
2.4 传输和事务处理 | 第17-27页 |
2.4.1 传输类型 | 第17-21页 |
2.4.1.1 简介 | 第17-18页 |
2.4.1.2 块传输 | 第18页 |
2.4.1.3 控制传输 | 第18-20页 |
2.4.1.4 中断传输 | 第20页 |
2.4.1.5 同步传输 | 第20-21页 |
2.4.2 USB事务处理 | 第21-27页 |
2.4.2.1 USB信息包 | 第22-25页 |
2.4.2.2 USB事务处理 | 第25-27页 |
2.5 USB电源管理 | 第27-29页 |
2.5.1 USB电源简介 | 第27页 |
2.5.2 USB设备的挂起 | 第27-29页 |
2.5.2.1 全局挂起 | 第28页 |
2.5.2.2 选择性挂起 | 第28-29页 |
2.6 USB配置 | 第29-33页 |
2.6.1 概述 | 第29-30页 |
2.6.2 USB设备状态 | 第30-32页 |
2.6.3 配置模型 | 第32-33页 |
2.7 USB主机软件 | 第33-39页 |
2.7.1 主机软件概述 | 第33-34页 |
2.7.2 软件组成 | 第34-36页 |
2.7.3 USB驱动程序 | 第36-39页 |
2.7.3.1 配置管理 | 第36-38页 |
2.7.3.2 总线管理 | 第38页 |
2.7.3.3 数据的传输管理 | 第38页 |
2.7.3.4 提供客户程序服务 | 第38-39页 |
第三章 USB设备带宽分析 | 第39-45页 |
3.1 USB系统的传输能力分析 | 第39-41页 |
3.2 USB控制芯片对带宽的影响 | 第41-45页 |
第四章 方案设计 | 第45-51页 |
4.1 总体设计方案 | 第45页 |
4.2 USB控制芯片的选择 | 第45-49页 |
4.2.1 AN2131QC芯片的传输特性分析 | 第45-46页 |
4.2.2 AN2131QC优势分析 | 第46-49页 |
4.3 开发环境及工具 | 第49-51页 |
4.3.1 开发所需工具 | 第49页 |
4.3.2 最终EZ-USB系统结构 | 第49页 |
4.3.3 EZ-USB开发系统框图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工程实现 | 第51-61页 |
5.1 USB硬件实现 | 第51-52页 |
5.2 AN2131QC固件程序设计与开发 | 第52-57页 |
5.2.1 AN2131QC的固件开发简介 | 第52-53页 |
5.2.2 固件框架流程 | 第53-54页 |
5.2.3 具体流程实现 | 第54-57页 |
5.2.3.1 AN2131QC的初始化 | 第54页 |
5.2.3.2 AN2131QC的用户函数 | 第54页 |
5.2.3.3 AN2131QC的供电保持 | 第54-55页 |
5.2.3.4 AN2131QC的恢复操作 | 第55-56页 |
5.2.3.5 分析和实现设备请求 | 第56-57页 |
5.3 主机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 第57-61页 |
5.3.1 概述 | 第57页 |
5.3.2 与GPD作用的用户模式 | 第57-58页 |
5.3.3 I/O控制代码 | 第58-61页 |
5.3.3.1 标准设备请求的IOCTL | 第59页 |
5.3.3.2 数据传输IOCTL | 第59-61页 |
第六章 实验结果和结论分析 | 第61-65页 |
6.1 实验环境及结果 | 第61页 |
6.2 提高速度的想法和手段 | 第61-64页 |
6.2.1 从固件程序角度提高数据传输率 | 第61-63页 |
6.2.2 从主机程序角度提高数据传输率 | 第63-64页 |
6.3 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率的构想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