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第一章 “回风悲落日,游子感衣单”--思想史视角中的晚清社会 | 第6-17页 |
1. 1 晚清政治惰性与社会危机 | 第6-10页 |
1. 2 晚清文化病态与西学东来 | 第10-14页 |
1. 3 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沧海狂流横莽莽,晨光前路远微微”--晚清士人与严复的救亡求索 | 第17-40页 |
2. 1 晚清士人的经世思潮:通往西学的桥梁 | 第17-24页 |
2. 2 严复与晚清士人的洋务运动:实践西学的初步尝试 | 第24-31页 |
2. 3 严复与晚清士人的维新运动:醒与变之间 | 第31-40页 |
第三章 “神机捭阖纵变化,争存物竞谁相雄”--严复天演哲学 | 第40-59页 |
3. 1 西方智慧东来与严复天演哲学 | 第40-43页 |
3. 2 严复天演哲学的进化论思想 | 第43-49页 |
3. 3 严复天演哲学的形而上思考 | 第49-56页 |
3. 4 严复天演哲学对晚清士人传统思想的批判 | 第56-59页 |
第四章 “一朵芙蓉依天碧”,“惟有真气长如虹”--严复天演哲学的近世影响 | 第59-79页 |
4. 1 严复天演哲学的历史意义 | 第59-62页 |
4. 2 严复天演哲学与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 | 第62-65页 |
4. 3 严复天演哲学与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 | 第65-67页 |
4. 4 严复天演哲学与民初政治文化思潮 | 第67-71页 |
4. 5 严复天演哲学与近代中国哲学转型 | 第71-79页 |
结束语 | 第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