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7-8页 |
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2 高热的中医药基础 | 第7页 |
3 方源、方解与功能主治 | 第7-8页 |
第二部分 半成品制备工艺研究 | 第8-33页 |
1 药物成分、理化性质与疗效的关系 | 第8页 |
2 有效部位筛选实验 | 第8-13页 |
2.1 实验样品制备 | 第8-1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0页 |
2.3 造模方法 | 第10页 |
2.4 实验步骤 | 第10页 |
2.5 实验结果及统计分析 | 第10-13页 |
3 葛根半成品制备工艺研究 | 第13-20页 |
3.1 葛根品种产地考察 | 第13页 |
3.2 葛根提取工艺研究 | 第13-16页 |
3.2.1 提取溶媒选择 | 第13页 |
3.2.2 葛根提取条件考察 | 第13-16页 |
3.2.3 回收乙醇条件考察 | 第16页 |
3.3 葛根提取液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 第16-20页 |
3.3.1 葛根提取液(回收醇)水沉浓缩比例考察 | 第16页 |
3.3.2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葛根异黄酮考察 | 第16-17页 |
3.3.3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葛根异黄酮考察 | 第17-18页 |
3.3.4 乙酸乙酯分离纯化葛根异黄酮研究 | 第18页 |
3.3.5 环乙烷分离纯化葛根异黄酮研究 | 第18-19页 |
3.3.6 无水乙醇分离纯化葛根异黄酮研究 | 第19-20页 |
4 柴胡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 第20-21页 |
4.1 柴胡品种产地考察 | 第20页 |
4.2 柴胡挥发油提取研究 | 第20-21页 |
4.2.1 吸水率考察 | 第20页 |
4.2.2 加水量 | 第20页 |
4.2.3 浸泡时间考察 | 第20-21页 |
4.2.4 提取时间考察 | 第21页 |
5 白芷挥发油和白芷提取物(半成品)制备工艺研究 | 第21-31页 |
5.1 白芷品种产地考察 | 第21页 |
5.2 白芷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 第21页 |
5.2.1 浸泡时间提取时间考察 | 第21页 |
5.2.2 加水量提取时间考察 | 第21页 |
5.3 白芷香豆素提取工艺研究 | 第21-24页 |
5.3.1 药液的处理 | 第21-22页 |
5.3.2 白芷乙醇提取条件考察 | 第22-24页 |
5.4 白芷醇提液中香豆素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 第24-31页 |
5.4.1 减压回收乙醇条件考察 | 第24-25页 |
5.4.2 酸沉条件考察 | 第25-26页 |
5.4.3 白芷醇提酸沉物中香豆素分离纯化研究 | 第26-31页 |
5.4.3.1 碱溶除杂考察 | 第26-27页 |
5.4.3.2 树脂分离纯化法 | 第27-28页 |
5.4.3.3 有机溶剂纯化法 | 第28-30页 |
5.4.3.4 白芷醇提酸沉环乙烷提取液活性炭脱色考察 | 第30页 |
5.4.3.5 白芷提取物(半成品)的干燥 | 第30-31页 |
6 半成品制备工艺可行性考察(中试) | 第31-32页 |
6.1 葛根提取物制备 | 第31页 |
6.2 柴胡挥发油制备 | 第31页 |
6.3 白芷挥发油和白芷提取物制备 | 第31-32页 |
7 半成品质量研究 | 第32-33页 |
7.1 检查 | 第32页 |
7.2 含量测定 | 第32页 |
7.3 指纹图谱 | 第32-33页 |
第三部分 成型工艺研究 | 第33-41页 |
1 剂型选择依据 | 第33页 |
2 挥发油固体化工艺研究 | 第33-38页 |
2.1 仪器与试药 | 第33页 |
2.2 挥发油固体化及冻干工艺预试 | 第33-35页 |
2.3 挥发油—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 | 第35-36页 |
2.4 挥发油—HP—β—CD包合工艺研究 | 第36-38页 |
3 成型工艺研究 | 第38-41页 |
3.1 辅料筛选 | 第38-39页 |
3.2 配液工艺研究 | 第39-40页 |
3.2.1 葛根提取物溶液配制 | 第39页 |
3.2.2 白芷提取物溶液配制 | 第39-40页 |
3.2.3 配液pH值考察 | 第40页 |
3.3 除菌考察 | 第40页 |
3.4 过滤考察 | 第40-41页 |
3.5 灌装 | 第41页 |
3.6 冻干 | 第41页 |
3.7 成型工艺可行性研究(中试) | 第41页 |
3.8 成品性状 | 第41页 |
第四部分 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 第41-109页 |
1 鉴别及一般检查 | 第41-46页 |
1.1 鉴别 | 第41页 |
1.2 检查 | 第41-46页 |
1.2.1 装量差异 | 第41-42页 |
1.2.2 pH值 | 第42页 |
1.2.3 水分 | 第42页 |
1.2.4 蛋白质 | 第42页 |
1.2.5 鞣质 | 第42页 |
1.2.6 树脂 | 第42页 |
1.2.7 草酸盐 | 第42页 |
1.2.8 钾离子 | 第42页 |
1.2.9 澄明度 | 第42页 |
1.2.10 不溶性微粒 | 第42页 |
1.2.11 重金属 | 第42-43页 |
1.2.12 砷盐 | 第43页 |
1.2.13 热原 | 第43页 |
1.2.14 灭菌 | 第43页 |
1.2.15 溶血与凝聚 | 第43页 |
1.2.16 挥发油的吸收度A值限量检查 | 第43-45页 |
1.2.17 溶剂残留 | 第45-46页 |
2 含量测定研究 | 第46-58页 |
2.1 葛根素含量测定研究 | 第46-50页 |
2.2 总异黄酮含量测定研究 | 第50-54页 |
2.3 总香豆素含量测定研究 | 第54-58页 |
3 指纹图谱研究 | 第58-96页 |
3.1 葛根异黄酮指纹图谱研究 | 第58-62页 |
3.2 柴胡挥发油指纹图谱研究 | 第62-66页 |
3.3 白芷挥发油指纹图谱研究 | 第66-70页 |
3.4 白芷香豆素指纹图谱研究 | 第70-73页 |
3.5 注射用高热清异黄酮指纹图谱研究 | 第73-77页 |
3.6 注射用高热清挥发油指纹图谱研究 | 第77-90页 |
3.7 注射用高热清香豆素指纹图谱研究 | 第90-96页 |
4 用法与用量 | 第96页 |
5 规格 | 第96页 |
6 贮藏 | 第96页 |
7 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96-97页 |
8 药效学实验 | 第97-106页 |
8.1 解热实验 | 第97-99页 |
8.2 抗菌实验 | 第99-101页 |
8.3 抗病毒实验 | 第101-104页 |
8.4 抗炎实验 | 第104-106页 |
8.5 镇痛实验 | 第106页 |
9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 第106页 |
10 大鼠长期毒性实验 | 第106-109页 |
11 安全性实验 | 第109页 |
第五部分 小结与讨论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2页 |
附图 | 第112-125页 |
综述 | 第125-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