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谢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关键词>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英文关键词> | 第12-13页 |
第一章 VLBI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3-26页 |
·VLBI的技术原理 | 第13-14页 |
·VLBI技术的几何原理 | 第14-15页 |
·VLBI实验的一般过程 | 第15-26页 |
第二章 天测、测地VLBI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26-38页 |
·参考架 | 第26-29页 |
·地球定向和结构 | 第29-35页 |
·对流层和电离层 | 第35-36页 |
·相对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VLBI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 第38-41页 |
·中国VLBI观测网 | 第38页 |
·VLBI观测 | 第38-39页 |
·VLBI天文地球动力学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的建立 | 第39页 |
·天球参考架和地球参考架的建立 | 第39-40页 |
·上海佘山VLBI站地心坐标、基线及其变化率的测定 | 第40页 |
·EOP序列的测定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毫米精度下VLBI理论延迟模型 | 第41-57页 |
·几何延迟模型 | 第43页 |
·与台站位置相关的模型 | 第43-49页 |
·地球定向模型 | 第49-51页 |
·大气延迟模型 | 第51-54页 |
·射电源结构 | 第54-55页 |
·天线结构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综合解算理论 | 第57-68页 |
·综合解算法 | 第57-60页 |
·参考架定义的实现 | 第60-65页 |
·数据处理中的一般原则 | 第65-68页 |
第六章 上海天文台天测、测地VLBI软件系统 | 第68-75页 |
·国际天测、测地VLBI数据分析软件现状 | 第68-69页 |
·上海天文台的天测、测地VLBI数据分析软件系统的历史发展 | 第69页 |
·上海天文台的天测、测地VLBI数据分析软件系统的建立 | 第69-70页 |
·CALC/SOLVE/GLOBL 软件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 第70-71页 |
·数据分析的一般过程 | 第71-75页 |
第七章 天测、测地VLBI软件系统与页 |
VLBA型相关处理机的连接 | 第75-81页 |
·背景 | 第75-76页 |
·从FITS格式至MKIII数据库格式 | 第76-81页 |
第八章 上海天文台天测测地VLBI数据的页 |
综合解算:79-98 | 第81-90页 |
·全球天测、测地VLBI数据 | 第81-83页 |
·数据处理模型与分析结果 | 第83-90页 |
第九章 VLBI测定的现代地壳运动 | 第90-106页 |
·利用全球VLBI台站垂向运动检测地球的涨缩 | 第90-95页 |
·VLBI技术检测到的现代板块运动 | 第95-101页 |
·上海空间测地技术并置站站运动测定结果的分析 | 第101-106页 |
第十章 VLBI解算得到的地球定向参数序列 | 第106-118页 |
·地极的长期漂移研究 | 第106-112页 |
·VLBI观测对IAU 1976岁差常数和IAU 1980章动序列系数的改正 | 第112-118页 |
第十一章 亚太地区空间地球动力学研究计划页 |
(APSG)首期VLBI联测结果 | 第118-124页 |
·APSG计划首期VLBI联测实施情况 | 第118-119页 |
·数据处理和基线测量结果分析 | 第119-120页 |
·观测站现代地壳运动的解算结果 | 第120-12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24-127页 |
<引文> | 第127-138页 |
个人简历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