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肝肿瘤论文

肝癌靶向性基因治疗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2页
英文缩写第12-15页
综述第15-27页
前言第27-30页
实验材料第30-39页
 一、细菌菌株第30页
 二、细胞株第30页
 三、载体第30-36页
 四、酶类第36页
 五、细胞培养及试剂第36页
 六、PCR扩增及序列分析引物第36-37页
 七、连接子第37页
 八、试剂盒第37页
 九、仪器第37-39页
实验方法第39-50页
 一、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9-41页
 二、质粒DNA的碱法小量制备第41页
 三、质粒DNA的大量制备第41-42页
 四、质粒的纯化第42-43页
 五、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片段第43-44页
 六、克隆筛选第44页
 七、感受态细菌的制备第44页
 八、质粒DNA的转化第44-45页
 九、DNA片段的连接第45页
 十、质粒DNA的双链测序第45页
 十一、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在细胞中的瞬时表达及其酶活性的测定第45-46页
 十二、用磷酸钙沉淀法将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第46-47页
 十三、阳性细胞克隆的扩增第47-48页
 十四、病毒滴度的测定第48页
 十五、从感染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第48页
 十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第48-49页
 十七、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及代谢能力第49-50页
结果第50-88页
 第一部分 人甲胎蛋白(AFP)基因顺式调控元件的重新组合第50-61页
  一、AFP基因上游调控元件的重组策略第50-51页
  二、AFP基因上游序列的重排及其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重组第51-56页
   1.质粒pGL-0.4p和pGL-0.2p的构建第51页
   2.质粒pGL-2.4p的构建第51页
   3.质粒pGL-1.8p的构建第51页
   4.质粒pGL-2.2p和pGL-3.8p的构建第51-56页
  三、重组质粒的酶切电泳图谱分析及核苷酸序列测定第56-61页
 第二部分 Luciferase报告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转染及活性检测第61-68页
 第三部分 受AFP特异启动子调控的胞嘧啶脱氨酶自杀基因治疗第68-88页
  一、含AFP基因调控序列的胞嘧啶脱氨酶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第68-78页
   1.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CD2-0.4E和pCD2-0.4E2的构建第68页
   2.质粒B-CD2及逆转录病毒载体LXCD2的构建第68-69页
   3.逆转录病毒载体LX1.8CD的构建第69-70页
   4.逆转录病毒载体LX2.2CD的构建第70-78页
  二、用pCD2、LX1.8CD和LX2.2CD逆转录病毒载体分别转染PA317包装细胞系第78-79页
  三、pCD2和LX2.2CD对三种肝癌细胞系和肺腺癌细胞系的转染及阳性克隆的获得第79页
  四、5FC和5FU对转染有CD基因的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第79-88页
讨论第88-93页
结论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15页
个人简历第115-117页
致谢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90年代中国新生代电影产生背景及美学特征探讨
下一篇:1990~1996:中国电视作品纪实性问题的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