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11页 |
一 长江中下游地壳结构调整 | 第11-49页 |
<一> 大别地块运动程式 | 第11-22页 |
1、大别地块内部变形系统 | 第13-19页 |
A、柔性变形系统 | 第13-17页 |
B、脆性变形系统 | 第17-19页 |
2、大别地块前缘变形 | 第19页 |
3、大别地块后缘变形与建造 | 第19-20页 |
A、沉积、火山建造的时序和分布 | 第19页 |
B、断裂产状的变化规律 | 第19-20页 |
C、火山建造的岩石化学变化规律 | 第20页 |
4、大别地块南移机制 | 第20-22页 |
<二>、扬子地块变形特征 | 第22-25页 |
1、早期变形特征 | 第22-24页 |
A. 褶皱变形 | 第22-23页 |
B. 冲断作用 | 第23页 |
C. 柔性剪切带 | 第23-24页 |
2、中生代变形特征 | 第24-25页 |
A、褶皱变形 | 第24页 |
B、冲断变形 | 第24-25页 |
<三>、长江中下游构造缩短带 | 第25-49页 |
1、缩短带基底讨论 | 第25-27页 |
2.前陆褶皱带 | 第27-28页 |
3.前陆冲断层系 | 第28-32页 |
4、前陆剪切带 | 第32-41页 |
A、基底剪切带 | 第32页 |
B.青阳—柯村柔性剪切带 | 第32-41页 |
5、前陆缩短带部分平衡剖面的建立 | 第41-44页 |
A.剖面选择 | 第41页 |
B、平衡剖面制作原则 | 第41-42页 |
C、平衡剖面制作方法 | 第42-44页 |
D、总缩短量计算 | 第44页 |
6.缩短带的地球物理特征 | 第44-47页 |
A 下扬子HQ-13线地球物理综合剖面 | 第44-46页 |
B.莫霍面变化特征 | 第46-47页 |
7.缩短带地壳收缩速率 | 第47-49页 |
二.长江中下游地壳的组成调整 | 第49-78页 |
<一>.华北,扬子地块物质场特征 | 第49-53页 |
1.华北地块(大别地块)物质场—铁块 | 第49-52页 |
2.扬子地块物质场—铜块 | 第52-53页 |
<二>.长江中下游矿带物质场(混合场) | 第53-62页 |
1.空间上两岩系分带产出 | 第54-55页 |
2.时间上两岩系先后成岩成矿 | 第55页 |
3.组成上两岩系明显分野 | 第55-61页 |
A.钙碱指数 | 第55页 |
B.碱值比 | 第55-56页 |
C.Ritlmann岩系指数(σ)与Gottini值(τ) | 第56页 |
D.FMA图解 | 第56-57页 |
E.Rittmann氧化度(Ox°) | 第57页 |
F.微量元素比(Ti/V.Sr/Ba) | 第57-58页 |
G.稀土元素对比 | 第58-60页 |
H.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60-61页 |
4.两个岩系成矿作用和方式殊异 | 第61-62页 |
A.成矿环境不同 | 第61页 |
B.成矿作用不同 | 第61-62页 |
C.成矿方式不同 | 第62页 |
<三>.长江中下游矿带成矿岩体基因分析 | 第62-78页 |
1.Sm-Nd同位素 | 第62-67页 |
A.成矿岩系非裂谷成因 | 第63-64页 |
B.成矿岩系陆壳成因 | 第64页 |
C.成矿岩系Sm-Nd值接近大陆地壳值 | 第64-65页 |
D.成矿岩系为壳源重熔体 | 第65页 |
E.成铁岩系与华北基底对比 | 第65-66页 |
F.成矿岩系亏损地幔模式年龄 | 第66-67页 |
2.稀土元素配分 | 第67-68页 |
3.~(87)S_Ⅰ-~(86)S_Ⅰ初始比值 | 第68-70页 |
A.成矿岩系主体为大陆壳熔融体 | 第68页 |
B.成矿岩系与基底上重熔花岗岩的可比性 | 第68页 |
C.成矿岩系与基底对比 | 第68-70页 |
4.氧同位素 | 第70页 |
A.成矿岩系属陆壳类型 | 第70页 |
B.成矿岩系与华北基底对比 | 第70页 |
5.铅同位素 | 第70-73页 |
A.铁,铜,铅,锌矿产的Pb组成不同 | 第70-71页 |
B.Pb同位素组成空间分带产出 | 第71页 |
C.古铅年龄与基底 | 第71页 |
D.与科迪勒拉成矿区对比 | 第71-73页 |
E.成矿岩系铅同位素地壳源特征 | 第73页 |
6.硫同位素 | 第73-75页 |
A.成矿岩系δ~(34)S组成 | 第73页 |
B.成矿岩系δ~(34)S的盖层混染 | 第73页 |
C.成矿岩系源岩的δ~(34)S证据 | 第73-75页 |
D.扬子地块周缘成铜岩系δ~(34)S一致性 | 第75页 |
7.磁铁矿单矿物化学成份特征 | 第75-77页 |
A.玢岩铁矿磁铁矿与沉积变质磁铁矿成份相近 | 第75页 |
B.磁铁矿高Si是磁铁石英岩重熔的特征 | 第75页 |
C.磁铁矿微量元素特征 | 第75-77页 |
8.固结指数(SI) | 第77页 |
9.K/Rb比值 | 第77-78页 |
三.长江中下游地壳调整机制 | 第78-81页 |
<一>.地壳熔融体积和熔出Fe,Cu量估算 | 第78-79页 |
<二>.地壳熔融的温压的环境 | 第79页 |
<三>.地壳熔融实验分析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照片说明 | 第87-88页 |
照片 | 第88-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