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AKE协议的可证明安全性模型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概述 | 第9-1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第2章 AKE协议安全性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13-29页 |
·数学背景 | 第13-17页 |
·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椭圆曲线及双线性配对 | 第14-15页 |
·数学难题 | 第15-16页 |
·离散对数和Diffie-Hellman体制 | 第16-17页 |
·计算复杂性理论以及其在可证明安全性中的应用 | 第17-22页 |
·计算复杂性理论 | 第17页 |
·图灵机 | 第17-18页 |
·多项式时间不可区分性 | 第18页 |
·形式化分析安全协议 | 第18-19页 |
·可证明安全性 | 第19-21页 |
·随机预言模型(ROM) | 第21-22页 |
·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设计和分析 | 第22-26页 |
·基本的认证密钥交换协议 | 第23-24页 |
·敌手的能力和攻击类型 | 第24-25页 |
·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第25-26页 |
·敌手通信模型 | 第26-29页 |
·模型通用基础知识 | 第26-28页 |
·模型比较 | 第28-29页 |
第3章 基于威尔配对的4PAKE协议 | 第29-35页 |
·基于威尔配对的4PAKE协议描述 | 第29-31页 |
·主要算法 | 第31-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4PAKE协议的形式化安全性证明 | 第35-45页 |
·敌手模型定义 | 第35-37页 |
·引理和定理 | 第37页 |
·定理证明 | 第37-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新敌手模型 | 第45-69页 |
·新的敌手能力 | 第45-48页 |
·安全性定义 | 第48-51页 |
·伙伴关系 | 第48-49页 |
·新鲜性 | 第49-50页 |
·用户状态 | 第50-51页 |
·安全性定义 | 第51-52页 |
·新模型下4PAKE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第52-61页 |
·NEW-4PAKE协议 | 第61-66页 |
·抵御长期密钥泄露攻击 | 第61-62页 |
·防止服务器被攻击 | 第62页 |
·抵御恶意服务器攻击 | 第62-63页 |
·实现完全认证 | 第63页 |
·抵御强Corrupt询问能力的敌手攻击 | 第63-64页 |
·NEW-4PAKE协议 | 第64-65页 |
·NEW-4PAKE协议的安全性证明 | 第65-66页 |
·模型分析 | 第66-68页 |
·新模型的性能和应用分析 | 第66-67页 |
·新模型和经典模型的比较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项目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