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第2章 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理论概述 | 第15-33页 |
·电子废弃物及其回收处理现状 | 第15-20页 |
·电子废弃物的概念及特点 | 第15-17页 |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现状 | 第17-20页 |
·逆向物流及其网络结构 | 第20-30页 |
·逆向物流基本概念及特点 | 第20-25页 |
·逆向物流网络理论及结构 | 第25-30页 |
·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分析 | 第30-32页 |
·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规划 | 第30-31页 |
·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研究现状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生态效率及生态效率研究方法综述 | 第33-46页 |
·生态效率 | 第33-39页 |
·生态效率的概念及内涵 | 第33-35页 |
·生态效率的理论研究回顾 | 第35-38页 |
·生态效率的测度范围 | 第38-39页 |
·生态效率研究方法 | 第39-45页 |
·环境权重再循环方法(QWERTY) | 第39-42页 |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 | 第42-43页 |
·能值分析方法(EA) | 第43-44页 |
·其他方法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基于生态效率的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优化设计 | 第46-74页 |
·逆向物流网络优化设计方法 | 第46-50页 |
·解析方法 | 第46-47页 |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 第47-48页 |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 第48-50页 |
·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构成 | 第50-53页 |
·基于生态效率的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优化设计模型 | 第53-62页 |
·模型描述 | 第53页 |
·模型假设 | 第53-54页 |
·参数及符号说明 | 第54-56页 |
·模型建立 | 第56-62页 |
·基于生态效率的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优化模型——包含环境约束条件 | 第62-66页 |
·包含能源消耗约束条件 | 第62-63页 |
·包含原材料消耗约束条件 | 第63-64页 |
·包含污染物排放量约束条件 | 第64-66页 |
·模型应用举例 | 第66-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基于DEA方法的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生态效率评价 | 第74-96页 |
·DEA基本理论 | 第74-75页 |
·DEA效率评价方法 | 第75-78页 |
·基于DEA方法的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生态效率评价 | 第78-85页 |
·问题提出 | 第78-80页 |
·效率评价模型 | 第80-81页 |
·指标体系建立 | 第81-83页 |
·DEA计算软件 | 第83-85页 |
·模型应用举例 | 第85-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一、总结 | 第96-97页 |
二、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附录 | 第104-135页 |
附录1 | 第104-108页 |
附录2 | 第108-113页 |
附件3 | 第113-118页 |
附录4 | 第118-124页 |
附录5 | 第124-129页 |
附录6 | 第129-1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