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本论文所完成工作 | 第12页 |
·论文组织安排 | 第12-14页 |
第2章 P2P网络拓扑及算法分析 | 第14-28页 |
·P2P的定义 | 第14页 |
·P2P网络中的拓扑结构研究 | 第14-16页 |
·复杂P2P网络拓扑模型 | 第16-18页 |
·Internet拓扑模型 | 第16-17页 |
·Small World网络 | 第17-18页 |
·DHT路由原理 | 第18-19页 |
·主流DHT协议介绍 | 第19-22页 |
·缓冲阵列路由协议 | 第19-20页 |
·一致性哈希 | 第20-22页 |
·非结构化P2P搜索算法 | 第22-24页 |
·Gnutella洪泛 | 第23页 |
·迭代加深 | 第23页 |
·随机漫步 | 第23页 |
·Gnutella2 | 第23-24页 |
·对研究内容有重大影响的几个方面 | 第24-26页 |
·度数和直径的折衷关系(tradeoff)对发现算法的影响 | 第24-25页 |
·Small World理论对P2P发现技术的影响 | 第25页 |
·语义查询和DHT的矛盾 | 第25-26页 |
·P2P发现技术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基于P2P的异构即时通讯系统设计 | 第28-52页 |
·传统即时通讯实现原理分析 | 第28-30页 |
·IM技术原理和工作方式 | 第28-29页 |
·IM通讯方式 | 第29-30页 |
·现有即时通讯协议接入P2P网络可行性研究 | 第30-31页 |
·主流DHT网络和方案选取 | 第31-33页 |
·主流DHT网络介绍 | 第31-32页 |
·Chord简介 | 第32-33页 |
·基于P2P的异构即时通讯系统原型设计 | 第33-35页 |
·系统中相关网络实体的结构和功能设计 | 第35-36页 |
·P2P网络中即时通讯实体命名机制 | 第36-38页 |
·P2P网络中中转服务的发布和定位 | 第38-46页 |
·中转服务资源发布方式的选取 | 第38-41页 |
·中转服务资源在P2P网络上的发布 | 第41-44页 |
·中转服务资源在P2P网络上的定位 | 第44-46页 |
·异构即时通讯平台互联关键流程研究与设计 | 第46-48页 |
·管理和更新策略 | 第48-50页 |
·系统全局变量更新策略 | 第48-49页 |
·节点的加入和离开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基于P2P的异构即时通讯系统实现 | 第52-62页 |
·系统模块划分 | 第52-54页 |
·客户端模块划分 | 第52-53页 |
·中转节点模块划分 | 第53-54页 |
·各模块详细设计 | 第54-58页 |
·散列模块设计 | 第54-55页 |
·定位模块设计 | 第55-56页 |
·发布模块设计 | 第56-57页 |
·转发模块设计 | 第57-58页 |
·系统封装 | 第58-60页 |
·OSGi平台介绍 | 第58-60页 |
·封装具体实现 | 第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62-68页 |
·测试环境 | 第62页 |
·系统测试 | 第62-63页 |
·有关发布域的测试 | 第63-67页 |
·理论证明 | 第63-65页 |
·模拟测试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2页 |
·总结 | 第68-69页 |
·未来展望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