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领域工程的软件复用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软件复用技术的优点 | 第12-13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软件复用技术 | 第15-23页 |
·引言 | 第15页 |
·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软件复用的发展过程 | 第16-17页 |
·软件复用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软件复用的相关技术 | 第18-22页 |
·软件构件技术 | 第18-19页 |
·软件构架 | 第19页 |
·领域工程 | 第19-20页 |
·软件再工程 | 第20页 |
·开放系统技术 | 第20-21页 |
·软件过程 | 第21页 |
·CASE 技术 | 第21-22页 |
·软件复用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领域工程方法 | 第23-31页 |
·领域工程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基本前提及涉及的活动 | 第24-25页 |
·领域工程的基本前提 | 第24页 |
·领域工程的基本活动 | 第24-25页 |
·领域工程与应用工程的关系 | 第25-27页 |
·领域工程与应用工程的区别 | 第26页 |
·领域工程与应用工程的联系 | 第26-27页 |
·领域工程与相关技术 | 第27页 |
·领域工程的参与者 | 第27-28页 |
·领域工程方法 | 第28-30页 |
·FODA 方法 | 第29页 |
·DSSA 方法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面向特征建模的领域工程解决方案 | 第31-50页 |
·特征与特征空间 | 第31-37页 |
·特征的本质 | 第31-33页 |
·特征空间 | 第33-35页 |
·领域特征空间 | 第35-36页 |
·常见的四种特征 | 第36-37页 |
·特征模型与传统需求规约模型的比较 | 第37-38页 |
·一种面向特征建模的领域工程解决方案 | 第38-43页 |
·领域分析 | 第39-41页 |
·领域设计 | 第41-42页 |
·领域实现 | 第42-43页 |
·特征模型和特征建模 | 第43-44页 |
·特征模型的微循环过程 | 第43-44页 |
·特征模型的中心地位 | 第44页 |
·可变性控制 | 第44-48页 |
·可变性 | 第45页 |
·可变性的分类 | 第45-46页 |
·软件开发不同阶段的可变性 | 第46-47页 |
·变化性控制的原则 | 第47-48页 |
·绑定时间对变化性设计和实现的影响 | 第48页 |
·解决方案的特点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库存管理领域特征建模 | 第50-60页 |
·库存管理领域语境分析 | 第50-53页 |
·面向制造加工型企业库存管理的特点 | 第50-51页 |
·定义领域范围 | 第51页 |
·确定与领域应用系统交互的操作者 | 第51-52页 |
·库存管理领域字典 | 第52-53页 |
·日常业务模块领域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3-58页 |
·领域用例模型的建立 | 第53-56页 |
·日常业务模块特征模型的建立 | 第56-58页 |
·分析阶段变化性处理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库存管理领域设计与实现 | 第60-70页 |
·库存管理领域设计 | 第60-66页 |
·库存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 第60-62页 |
·系统构件设计 | 第62-66页 |
·库存管理领域实现 | 第66-69页 |
·应用开发平台 | 第66-67页 |
·库存管理软件应用实现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附录: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