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论文共分为七章 | 第13-14页 |
第2章 流媒体技术 | 第14-22页 |
·流式传输 | 第14-15页 |
·流媒体传输协议 | 第15-16页 |
·实时传输协议RTP与RTCP | 第15-16页 |
·实时流协议RTSP | 第16页 |
·资源预订协议RSVP | 第16页 |
·流媒体系统组成 | 第16-17页 |
·流媒体数据传输方式 | 第17-19页 |
·单播(Unicast) | 第17页 |
·组播(Multicast) | 第17-18页 |
·点播与广播 | 第18-19页 |
·流媒体技术方案 | 第19-21页 |
·Real Media | 第19页 |
·Quick Time | 第19-20页 |
·Windows Media流媒体技术 | 第20-21页 |
·三大流媒体系统的比较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P2P及P2P流媒体技术 | 第22-36页 |
·P2P网络结构 | 第22-27页 |
·集中式P2P网络 | 第22-24页 |
·完全分布式P2P网络 | 第24-26页 |
·混合式P2P网络 | 第26-27页 |
·P2P网络和传统网络的对比 | 第27-28页 |
·P2P流媒体 | 第28-31页 |
·P2P流媒体内容分发技术 | 第29-31页 |
·P2P流媒体系统 | 第31-35页 |
·节点的加入 | 第33-35页 |
·节点的退出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视频直播系统的设计 | 第36-42页 |
·系统的功能分析 | 第36-37页 |
·实时数据的采集以及流化 | 第36页 |
·C/S模式视频分发 | 第36-37页 |
·P2P模式视频分发 | 第37页 |
·在线文字交流 | 第37页 |
·虚拟教室成员列表 | 第37页 |
·系统的开发工具 | 第37-42页 |
·Windows Media Format SDK | 第37-39页 |
·DirectShow系统框架 | 第39-40页 |
·Windows Media与DirectShow结合的优点 | 第40-42页 |
第5章 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 第42-64页 |
·实时数据的采集以及流化 | 第42-47页 |
·采集滤波器 | 第42-43页 |
·ASF流化滤波器 | 第43-47页 |
·C/S模式视频分发 | 第47-52页 |
·服务器的配置 | 第47-50页 |
·流的分发 | 第50-52页 |
·客户端的播放 | 第52页 |
·P2P模式视频分发 | 第52-58页 |
·在线文字交流 | 第58-62页 |
·文字信息的传递 | 第58-61页 |
·线程 | 第61-62页 |
·虚拟教室成员列表 | 第62页 |
·学生的加入 | 第62页 |
·学生的退出 | 第62页 |
·其他功能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系统功能测试及分析 | 第64-71页 |
·系统的功能测试 | 第64-70页 |
·C/S模式视频分发 | 第64-66页 |
·P2P模式视频分发 | 第66-68页 |
·在线文字交流及虚拟教师成员列表 | 第68-70页 |
·系统的功能分析 | 第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总结 | 第71页 |
·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