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0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 第10-12页 |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7页 |
·中部地区产业空间布局优化问题研究 | 第13-15页 |
·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 | 第15-25页 |
·分工理论在区域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中的运用研究 | 第25-27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8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8-30页 |
第2章 产业布局与区域分工理论 | 第30-39页 |
·产业布局理论 | 第30-33页 |
·产业区位理论 | 第30-31页 |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 | 第31-33页 |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 | 第33-39页 |
·区域分工的定义及其必要性 | 第33-34页 |
·关于区域分工的比较优势理论 | 第34-35页 |
·新古典经济学和新贸易理论的分工理论 | 第35-37页 |
·现代分工协作理论 | 第37-39页 |
第3章 中部地区产业布局现状、问题及趋同的研究 | 第39-66页 |
·中部各省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实证分析 | 第39-44页 |
·测度指标 | 第39-43页 |
·趋同测度指标的计算及相关分析 | 第43-44页 |
·中部各省区际分工程度的分析 | 第44-60页 |
·中部六省的比较 | 第45-56页 |
·中部与东部、西部的比较 | 第56-60页 |
·各地区产业集群发展重复建设严重 | 第60-61页 |
·企业内部分工状况不合理 | 第61-63页 |
·本章结论 | 第63-66页 |
第4章 中部各省三次产业的总体布局分析 | 第66-82页 |
·中部地区各省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 第66-71页 |
·比较分析 | 第66-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中部地区各省产业规模的比较分析 | 第71-72页 |
·比较分析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页 |
·中部地区各省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的比较分析 | 第72-77页 |
·比较分析 | 第72-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中部地区各省三次产业区位商的比较分析 | 第77-78页 |
·本章结论 | 第78-82页 |
第5章 基于分工理论的中部地区产业布局优化分析 | 第82-107页 |
·中部地区各省第二产业分工实证分析及结论 | 第82-95页 |
·测算指标及测算方法 | 第82-86页 |
·中部地区各省主要工业分行业测算指标的比较分析 | 第86-92页 |
·结论 | 第92-95页 |
·中部地区各省第三产业分工的实证分析及结论 | 第95-104页 |
·中部地区各省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情况的比较分析 | 第95-97页 |
·中部地区各省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比较分析 | 第97-98页 |
·中部地区各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比较分析 | 第98-99页 |
·中部地区各省第三产业分行业区位商和内部结构的的比较分析 | 第99-102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中部地区第一产业分工内部分工的分析及结论 | 第104-106页 |
·本章结论 | 第106-107页 |
第6章 中部地区基于分工理论产业布局调整的可行性分析 | 第107-122页 |
·国内外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状况及启示 | 第107-116页 |
·国外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状况 | 第107-111页 |
·国内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状况 | 第111-113页 |
·国内外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启示 | 第113-116页 |
·中部地区基于分工理论产业布局调整可行性 | 第116-122页 |
·要素禀赋的差异性 | 第116-117页 |
·产业梯度韵互补 | 第117-118页 |
·文化和经济理念的相同 | 第118-119页 |
·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 | 第119-120页 |
·中部各省之间一直都有着紧密合作 | 第120-121页 |
·政策的支持 | 第121-122页 |
第7章 推动中部地区产业布局优化的政策建议 | 第122-127页 |
·政府政策 | 第122-124页 |
·市场创新 | 第122-123页 |
·制度创新 | 第123页 |
·组织创新 | 第123-124页 |
·体制创新 | 第124页 |
·金融制度的创新 | 第124页 |
·企业对策 | 第124-127页 |
·观念创新 | 第125页 |
·技术创新 | 第125页 |
·战略创新 | 第125-127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7-129页 |
·本文的研究总结 | 第127页 |
·今后的工作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40-141页 |
附录 | 第141-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