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设计思想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 ·《天工开物》设计思想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2页 |
| ·《天工开物》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 第2章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 第14-22页 |
| ·宋应星生平与著述 | 第14-15页 |
| ·《天工开物》写作背景 | 第15-17页 |
| ·《天工开物》基本内容 | 第17-19页 |
| ·《天工开物》的地位与影响 | 第19-22页 |
| 第3章 《天工开物》的设计理论体系 | 第22-33页 |
| ·《天工开物》的设计系统观 | 第22-24页 |
| ·《天工开物》的设计系统原则 | 第24-33页 |
| ·整体性 | 第24-27页 |
| ·协调性 | 第27-28页 |
| ·关联性 | 第28-30页 |
| ·最优性 | 第30-33页 |
| 第4章 一个目标:《天工开物》的设计实用观 | 第33-40页 |
| ·经世致用 | 第33-34页 |
| ·贵五谷而贱金玉 | 第34-36页 |
| ·效于日用之间 | 第36-40页 |
| 第5章 两大系统(上):《天工开物》设计技术系统 | 第40-59页 |
| ·中国传统设计的技术理性思想 | 第40-43页 |
| ·《天工开物》的设计技术理性系统概述 | 第43-47页 |
| ·《天工开物》设计技术系统要素 | 第47-51页 |
| ·法 | 第47-48页 |
| ·巧 | 第48-49页 |
| ·器 | 第49-51页 |
| ·《天工开物》设计技术系统原则 | 第51-56页 |
| ·见见闻闻、注重实践 | 第51-53页 |
| ·穷究实验、重视数据 | 第53-56页 |
| ·《天工开物》设计技术发展规律 | 第56-59页 |
| 第6章 两大系统(下):《天工开物》设计图学系统 | 第59-75页 |
| ·承继中国传统设计图学 | 第59-61页 |
| ·提供了珍贵的设计图式形制 | 第61-67页 |
| ·传递准确的设计技术信息 | 第67-72页 |
| ·具有较高的设计艺术价值 | 第72-75页 |
| 第7章 六大领域:《天工开物》的设计领域 | 第75-113页 |
| ·农用工具设计(乃粒、粹精) | 第75-85页 |
| ·提水灌溉器械设计 | 第75-80页 |
| ·粮食加工器械设计 | 第80-85页 |
| ·衣料染织设计(乃服、彰施) | 第85-88页 |
| ·金属铸锻设计(五金、冶铸、锤锻、佳兵) | 第88-98页 |
| ·铸造设计 | 第88-91页 |
| ·风箱设计 | 第91-93页 |
| ·兵器设计 | 第93-98页 |
| ·陶瓷砖瓦设计(陶埏) | 第98-103页 |
| ·造纸设计(杀青、丹青) | 第103-107页 |
| ·交通工具设计(舟车) | 第107-113页 |
| 结语 | 第113-115页 |
| 图版目录 | 第115-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19页 |
| 致谢 | 第119-12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