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内科论文

“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0-11页
前言第11-14页
第1章 临床研究第14-20页
   ·一般资料第14页
     ·病例来源第14页
     ·一般情况第14页
   ·病例选择第14-16页
     ·诊断标准第14-16页
     ·纳入标准第16页
     ·排除标准第16页
   ·治疗方法第16-17页
     ·"双固一通"治疗组第16页
     ·普通针灸治疗组第16-17页
   ·观察指标第17-19页
     ·症状体征指标指数第17-18页
     ·实验室指标第18-19页
     ·观察时点第19页
     ·疗效标准第19页
   ·统计方法第19-20页
第2章 结果第20-24页
   ·"双固一通"治疗组和普通针灸治疗组均衡性比较第20-21页
     ·"双固一通"治疗组和普通针灸治疗组年龄比较第20页
     ·"双固一通"治疗组和普通针灸治疗组性别比较第20-21页
     ·"双固一通"治疗组和普通针灸治疗组病程比较第21页
     ·"双固一通"治疗组和普通针灸治疗组关节功能分级比较第21页
   ·"双固一通"治疗组和普通针灸治疗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第21-24页
     ·"双固一通"治疗组和普通针灸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指标指数积分比较第21-22页
     ·"双固一通"治疗组和普通针灸治疗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第22-23页
     ·"双固一通"组和一般治疗组治疗疗效比较第23-24页
第3章 讨论第24-30页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第24-25页
     ·体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的内在因素第24页
     ·风寒湿邪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的外在因素第24-25页
     ·痹阻不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的主要病机第25页
   ·"双固一通"针法治疗RA的依据第25-28页
     ·理论依据第25-27页
     ·实验依据第27-28页
   ·实验室检查指标在RA中的变化及意义第28-30页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er)第28页
     ·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第28页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第28页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第28-29页
     ·补体(Complement)第29-30页
第4章 结论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文献综述第33-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针合谷穴对低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及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下一篇:电针对脑出血大鼠IL-6及TNF-α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