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4页 |
·引言 | 第12页 |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一般制备方法 | 第12-15页 |
·乳液和微乳液聚合 | 第13页 |
·自组装胶束 | 第13页 |
·模板法 | 第13-15页 |
·分子内链塌陷法制备超小粒径聚合物纳米粒子 | 第15-23页 |
·超小粒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分子内链塌陷法的发展历程 | 第16-23页 |
·烯二炔化合物和Bergman环化反应 | 第23-31页 |
·烯二炔化合物的研究 | 第23-26页 |
·Bergman环化反应的在材料科学中应用 | 第26-31页 |
·本课题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31-34页 |
第2章 热引发Bergman环化反应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 | 第34-59页 |
·引言 | 第34页 |
·实验 | 第34-42页 |
·化学试剂和测试仪器 | 第34-35页 |
·烯二炔化合物的合成 | 第35-39页 |
·聚合物及其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39-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7页 |
·烯二炔化合物测试表征 | 第42-48页 |
·线形聚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 第48-52页 |
·聚合物分子内链塌陷的表征 | 第52-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3章 光引发Bergman环化反应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 | 第59-78页 |
·引言 | 第59-61页 |
·实验 | 第61-65页 |
·主要化学试剂和测试仪器 | 第61-62页 |
·烯二炔单体的合成 | 第62-64页 |
·聚合物及其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7页 |
·烯二炔小分子化合物的光引发Bergman环化反应 | 第65-71页 |
·线形聚合物的可控聚合 | 第71-73页 |
·聚合物分子内链塌陷的表征 | 第73-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4章 以聚合物纳米粒子为牺牲模板制备多孔低介电薄膜材料 | 第78-87页 |
·引言 | 第78-81页 |
·实验 | 第81-82页 |
·主要化学试剂和测试仪器 | 第81页 |
·甲基倍半硅氧烷(MSSQ)预聚物的制备 | 第81-82页 |
·多孔硅基薄膜材料的制备 | 第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86页 |
·薄膜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82-84页 |
·薄膜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能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聚电解质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作为纳米反应器的尝试 | 第87-100页 |
·引言 | 第87-89页 |
·实验 | 第89-92页 |
·主要化学试剂和仪器 | 第90-91页 |
·聚电解质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91-92页 |
·无机量子点的制备 | 第9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2-98页 |
·聚电解质纳米粒子的制备和表征 | 第92-95页 |
·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及其荧光特性 | 第95-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6章 以聚合物纳米粒子为软模板制备荧光碳量子点 | 第100-114页 |
·引言 | 第100-102页 |
·实验 | 第102-104页 |
·主要化学试剂和测试仪器 | 第102页 |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02-104页 |
·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 | 第10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3页 |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04-106页 |
·碳量子点的烧制 | 第106-108页 |
·碳量子点的表面结构及其荧光特性 | 第108-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30页 |
附录 | 第130-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