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炭疽菌的侵染过程 | 第13-17页 |
·柿树炭疽菌 | 第13页 |
·炭疽菌侵染策略 | 第13-15页 |
·柿树炭疽菌的细胞学研究 | 第15-17页 |
·炭疽菌基因的克隆 | 第17-22页 |
·农杆菌介导的T-DNA转化在炭疽菌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侧翼序列克隆技术 | 第18-22页 |
·TAIL-PCR | 第19-21页 |
·反向PCR | 第21-22页 |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柿树炭疽菌突变体的形态学研究 | 第24-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菌株 | 第24-25页 |
·培养基 | 第25页 |
·仪器 | 第25页 |
·突变体的培养和形态学观察 | 第25-26页 |
·结果 | 第26-33页 |
·形态观察结果 | 第26-33页 |
·差异显著性结果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3 柿树炭疽菌突变体侵染寄主的细胞学研究 | 第35-4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6页 |
·试验菌株和培养条件 | 第35页 |
·试验菌株 | 第35页 |
·培养条件 | 第35页 |
·接种材料 | 第35-36页 |
·接种 | 第36页 |
·致病性试验观察 | 第36页 |
·细胞学显微观察 | 第36页 |
·结果 | 第36-40页 |
·致病性试验结果 | 第36-37页 |
·细胞学观察结果 | 第37-40页 |
·讨论 | 第40-42页 |
·接种试验 | 第40-41页 |
·柿树炭疽菌突变体侵染寄主的细胞学观察 | 第41-42页 |
4 柿树炭疽菌突变体侧翼序列扩增 | 第42-64页 |
·突变体插入位点的拷贝数鉴定 | 第42-51页 |
·试验材料 | 第42-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9页 |
·菌丝的培养及收集 | 第44页 |
·CTAB法提取突变体及野生型TSG001基因组DNA: | 第44-45页 |
·PCR检验: | 第45页 |
·突变体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45-49页 |
·结果 | 第49-50页 |
·柿树炭疽菌突变体PCR检测 | 第49页 |
·突变体Southern杂交鉴定拷贝数结果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柿树炭疽病菌突变体侧翼序列扩增 | 第51-64页 |
·试验材料 | 第51-52页 |
·菌株、质粒及载体 | 第51页 |
·培养基及抗生素 | 第51页 |
·试剂 | 第51-52页 |
·其它试验材料 | 第52页 |
·方法 | 第52-58页 |
·突变体Cg-371侧翼序列克隆方法 | 第52-56页 |
·突变体Cg-573侧翼序列克隆方法 | 第56-58页 |
·结果 | 第58-62页 |
·柿树炭疽菌弱致病性突变体Cg-371的侧翼序列扩增 | 第58-61页 |
·柿树炭疽菌弱致病性突变体Cg-573的侧翼序列扩增 | 第61-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