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论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9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0-12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二)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教师政策的理论分析 | 第12-20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一) 教育政策 | 第12-13页 |
(二) 教师政策 | 第13页 |
二、教师政策的地位 | 第13页 |
(一) 教师政策是国家教育政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第13页 |
(二) 教师政策在国家教育政策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 第13页 |
三、教师政策的原因探讨 | 第13-14页 |
四、科学教师政策的特征 | 第14-15页 |
五、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5-20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和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 第20-28页 |
一、和田地区概况 | 第20-21页 |
(一) 和田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页 |
(二) 和田地区的人口概况 | 第20页 |
(三) 和田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二、和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 | 第21-22页 |
(一) 人口素质状况 | 第21页 |
(二) 教育的基本状况 | 第21-22页 |
三、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状况 | 第22-26页 |
(一) 数量严重不足 | 第22-23页 |
(二) 质量不高 | 第23-24页 |
(三) 不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 | 第24页 |
(四) 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 第24-25页 |
(五) 教师学科结构矛盾突出 | 第25页 |
(六) 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 第25页 |
(七) 教师补充机制不健全 | 第25-26页 |
四、和田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26-28页 |
(一) 和田地区义务教育的需要 | 第26页 |
(二) 提高和田地区双语教学水平及整体教育质量的需要 | 第26页 |
(三)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26-27页 |
(四) 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需要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教师培训分析 | 第28-41页 |
一、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分析 | 第28-32页 |
(一) 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国家作了立法并制定了很多的教师培训政策 | 第28-30页 |
(二) 为了缩小民族地区教育与内地发达地区教育的差距,国家还组织了发达地区支援民族贫困地区开展教师培训 | 第30-31页 |
(三) 专业不合格教师脱产培训 | 第31页 |
(四) 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 | 第31页 |
(五) 农村教学点教师培训 | 第31-32页 |
二、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分析 | 第32-41页 |
(一) 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 第32-34页 |
(二) 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绩效 | 第34-36页 |
(三) 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41页 |
第四章 对策与建议 | 第41-46页 |
一、政策上的完善与发展 | 第41-43页 |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 第41-42页 |
(二) 强化政府履行职责,加大民族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政策支持力度 | 第42页 |
(三) 根据民族地区实际,和田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措施 | 第42-43页 |
二、对民族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建议 | 第43-46页 |
(一) 对民族中小学教师培训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要足够重视 | 第43-44页 |
(二) 民族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学非所教和管理问题要认真解决 | 第44页 |
(三) 民族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和长期规划要研究创新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一、本文研究结论 | 第46页 |
二、文章的创新及不足 | 第46-47页 |
(一) 文章的创新 | 第46页 |
(二) 文章的不足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