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12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第2章 转型经济下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特征 | 第14-23页 |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涵义 | 第14-16页 |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 | 第14页 |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性 | 第14-16页 |
·转型经济的特点 | 第16-18页 |
·二元经济结构 | 第16-17页 |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结构 | 第17页 |
·不断强化的收入分配两极分化趋势 | 第17-18页 |
·转型经济下比较优势动态转化所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释放可能带来“资本浅化”问题 | 第18-19页 |
·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不利于比较优势的发挥 | 第19-20页 |
·收入分配两极分化阻碍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 | 第20页 |
·转型经济下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特征就是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生产性服务业促使比较优势动态转化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23-32页 |
·生产性服务业概述 | 第23页 |
·生产性服务业动态转化比较优势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23-28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是比较优势动态转化的前提条件 | 第23-24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促使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 | 第24-25页 |
·生产性服务业为比较优势的发挥提供完善的市场机制 | 第25-27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 第27-28页 |
·生产性服务业促使比较优势动态转化的实证分析 | 第28-31页 |
·指标和数据说明 | 第28-29页 |
·计量模型和结果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建议 | 第32-44页 |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 第32-37页 |
·第三产业已经呈现出生产性服务业的特性,但服务投入水平低 | 第32-34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低度化 | 第34-35页 |
·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低 | 第35-36页 |
·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程度不高 | 第36-37页 |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给新型工业化带来的问题 | 第37-41页 |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是新型工业化所缺失的重要部分 | 第37页 |
·产业结构偏差过大 | 第37-39页 |
·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低 | 第39-40页 |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 第40-41页 |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 第41-43页 |
·从战略高度上重视服务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问题 | 第41页 |
·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 | 第41-43页 |
·加深第三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产业联系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