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大巴山冲褶带及前陆构造活动与流体运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6页
   ·项目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项目来源第9页
     ·研究目的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前陆构造带油气勘探研究进展第10-11页
     ·大巴山前陆构造带油气地质研究及勘探现状第11-12页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2-16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任务第12-13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页
     ·完成的实际工作量第13-14页
     ·主要成果与创新性认识第14-16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6-37页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第16-17页
   ·区域构造演化研究第17-22页
     ·区域构造演化研究现状第17-22页
     ·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分析第22页
   ·沉积建造特征第22-35页
     ·大巴山逆冲推覆体区域地层简介第23-29页
     ·大巴山构造带东南麓区域地层简介第29-35页
   ·岩浆演化第35-37页
第三章 区域构造变形特征研究第37-53页
   ·构造变形分区及特征第37-45页
     ·构造变形分区第37-38页
     ·各构造区变形特征第38-45页
   ·变形机制和构造模式第45-53页
     ·构造变形的物质基础─岩石力学性质第45-46页
     ·滑脱层第46-51页
     ·大巴山冲断带变形机制和构造模式探讨第51-53页
第四章 构造解析和构造应力场反演第53-74页
   ·构造变形期次及构造应力场反演第53-64页
     ·构造期次划分第53-59页
     ·构造应力场反演第59-64页
   ·构造变形样式第64-74页
     ·构造变形样式概述第64-65页
     ·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样式分析第65-74页
第五章 流体特征研究第74-87页
   ·样品采集及制备第74-75页
     ·样品采集地质背景第74-75页
     ·样品制备及测试方法第75页
   ·包裹体成分分析及解释第75-79页
     ·群体包裹体气相成分分析第75-77页
     ·群体包裹体液相成分分析第77-79页
   ·包裹体显微测温第79-87页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第79-80页
     ·流体包裹体盐度、密度第80-87页
第六章 构造作用对流体及油气二次运聚的影响第87-95页
   ·油气运移的机理第87-90页
     ·油气运移的基本方式第87页
     ·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第87-88页
     ·二次运移的通道,时期第88-89页
     ·二次运移的主要方向和距离第89-90页
   ·构造应力在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的作用第90-92页
     ·构造应力场驱动油气运移的机理第90-91页
     ·构造应力场与油气分布第91-92页
   ·大巴山前陆带构造活动与油气运聚关系第92-95页
     ·大巴山前陆带构造──流体概述第92-93页
     ·构造──流体体系研究与油气运聚第93-95页
第七章 创新性认识及结论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口径PDC钻头制造与焊接强度检测研究
下一篇:基于工况判断的焦炉火道温度智能集成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