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破坏机制研究--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反倾岩质边坡的基本概念 | 第9-12页 |
| ·滑坡的类型及其特点 | 第9-11页 |
| ·反倾边坡的特点及主要破坏形式 | 第11-12页 |
| ·反倾岩质边坡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 ·目前常用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 第12-14页 |
| ·反倾边坡研究已有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4-16页 |
| 2 反倾岩质边坡影响因素研究 | 第16-23页 |
| ·影响反倾岩质边坡的主要因素 | 第16-19页 |
| ·前言 | 第16页 |
| ·地下水 | 第16页 |
| ·岩体强度 | 第16-17页 |
| ·初始地应力 | 第17-18页 |
| ·地震荷载 | 第18页 |
| ·爆破荷载 | 第18页 |
| ·灌浆荷载 | 第18-19页 |
| ·时间 | 第19页 |
| ·不连续结构面的力学特性 | 第19-23页 |
| 3 数值仿真试验模型及荷载模拟 | 第23-31页 |
| ·前言 | 第23-24页 |
| ·各种材料的模拟模型 | 第24-25页 |
| ·荷载模型 | 第25-26页 |
| ·分析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26-29页 |
| ·参数选取 | 第26-27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 ·数值试验方案 | 第29-31页 |
| 4 反倾层状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31-60页 |
| ·前言 | 第31页 |
| ·反倾边坡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评价 | 第31-34页 |
| ·倾倒变形(失稳)模式分析 | 第31-33页 |
| ·剪切滑移(失稳)模式分析 | 第33-34页 |
| ·滑动面分布部位 | 第34-35页 |
| ·边坡的结构因素影响研究 | 第35-46页 |
| ·不同开挖坡角对倾倒变形的影响 | 第35-40页 |
| ·不同岩层倾角对倾倒变形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岩层厚度对倾倒变形的影响 | 第42-46页 |
| ·小结 | 第46页 |
| ·力学参数影响研究 | 第46-52页 |
| ·层面力学参数对倾倒变形的影响 | 第46-49页 |
| ·岩体强度对倾倒变形的影响 | 第49-52页 |
| ·小结 | 第52页 |
| ·滑动面倾角影响研究 | 第52-55页 |
| ·软弱夹层影响研究 | 第55-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5 工程背景 | 第60-77页 |
| ·工程概况 | 第60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60-66页 |
| ·边坡基本特征 | 第60-61页 |
| ·边坡岩体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 | 第61-63页 |
| ·构造与层面结构特征 | 第63页 |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63-64页 |
| ·天然岸坡岩体稳定条件分区 | 第64-66页 |
| ·边坡破坏形态 | 第66页 |
| ·初步分析 | 第66页 |
| ·模型研究所选剖面的地质概况 | 第66-68页 |
| ·岩体及结构面材料参数取值 | 第68-69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69-70页 |
| ·成果分析 | 第70-75页 |
| ·天然边坡 | 第70页 |
| ·开挖后不支护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 | 第70-73页 |
| ·开挖后支护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7-79页 |
| ·本文取得的进展 | 第77-78页 |
| ·展望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笔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实践工作和主要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