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研究综述 | 第10-18页 |
·种间联结研究的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植物种间联结研究中的理论与核心概念 | 第12-14页 |
·引起植物种间关联的主要原因 | 第12-13页 |
·植物种间关联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 第13-14页 |
·植物群落演替及生态位理论在种间联结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和目标 | 第15-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7-18页 |
第2章 辽东栎群落乔木种间联结和取样面积的研究 | 第18-29页 |
·引言 | 第18页 |
·样地设置与取样方法 | 第18-19页 |
·数据处理 | 第19-21页 |
·成对物种种间联结性分析 | 第19-21页 |
·多物种间总体关联性检验 | 第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Na的变化 | 第21-22页 |
·X~2检验显著性及联结系数 AC的变化 | 第22-23页 |
·Person相关系数的变化 | 第23-25页 |
·多物种总体关联性 | 第25页 |
·讨论 | 第25-29页 |
·合理的取样面积 | 第25-26页 |
·种间联结性与取样面积 | 第26-27页 |
·多物种总体关联性 | 第27页 |
·方法讨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重要值在种间关联和生态位研究中的应用 | 第29-33页 |
·引言 | 第29页 |
·数据计算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不同群落中乔木物种及其重要值 | 第29-31页 |
·天然、人工油松林内乔木物种及其重要值 | 第31-33页 |
第4章 乔木群落演替过程中联结性分析 | 第33-40页 |
·引言 | 第33页 |
·样地设置与取样方法 | 第33-34页 |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重要值 | 第34页 |
·种间联结性分析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一定相关系数和联结系数范围内物种对数的变化 | 第34-35页 |
·不同群落中物种对的正负关联比和关联显著性 | 第35-36页 |
·演替系列群落中多物种间的关联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40页 |
·关联显著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 | 第37-39页 |
·正负关联比与多物种种间关系 | 第39-40页 |
第5章 子午岭天然、人工油松林种间联结和生态位研究 | 第40-46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样地设置与取样方法 | 第41页 |
·数据处理 | 第41页 |
·种间联结性分析 | 第41页 |
·物种生态位分析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种间关联性分析 | 第41-43页 |
·两种不同群落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第6章 总结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