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第一章、导言 | 第13-21页 |
| ·选题缘起 | 第13-15页 |
| ·田野调查经过 | 第15-16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 ·资料来源 | 第19-21页 |
| 第二章、互助组时期的西沟社会(1943——1951) | 第21-33页 |
| ·村庄印象 | 第21页 |
| ·组织起来 | 第21-23页 |
| ·互助组的功能 | 第23-25页 |
| ·革命性的生产 | 第25-30页 |
| ·爱国丰产运动 | 第30-33页 |
| 第三章、初级社时期村庄的整合与实践(1951——1955) | 第33-48页 |
| ·办社 | 第33-35页 |
| ·三年规划——五年规划——十五年规划 | 第35-38页 |
| ·“火车”与“牛车” | 第38-39页 |
| ·男女同工同酬 | 第39-43页 |
| ·“上马”与“下马” | 第43-45页 |
| ·初级社时期的生产发展 | 第45-48页 |
| 第四章、高级社时期的村庄社会(1956——1958) | 第48-54页 |
| ·合作化政策的冒进 | 第48-49页 |
| ·村庄高级社的实践 | 第49-50页 |
| ·高级社面临的挑战 | 第50-51页 |
| ·在曲折中继续前进 | 第51-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附录一 | 第61-62页 |
| 附录二: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63页 |
| 附录三: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