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4-29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7页 |
1.1.1 质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发重要 | 第14-15页 |
1.1.2 严重的质量问题引发质量信任危机 | 第15-16页 |
1.1.3 质量信用是当前急需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 | 第16-1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8-25页 |
1.3.1 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2 产品质量监管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3 日本质量管理与质量信用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4 利益主体博弈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3.5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25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27-29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及其理论基础分析 | 第29-51页 |
2.1 信用概念及其契约关系分析 | 第29页 |
2.2 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的重要性分析 | 第29-32页 |
2.2.1 基于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分析 | 第30页 |
2.2.2 基于提高资本效率的作用分析 | 第30-31页 |
2.2.3 基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作用分析 | 第31页 |
2.2.4 基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分析 | 第31-32页 |
2.2.5 基于扩大企业销售规模的作用分析 | 第32页 |
2.3 质量信用概念内涵 | 第32-38页 |
2.3.1 质量的契约关系分析 | 第32-34页 |
2.3.2 质量信用概念内涵分析 | 第34-36页 |
2.3.3 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 第36-38页 |
2.4 质量信用的影响主体分析 | 第38-39页 |
2.5 质量信用的理论基础 | 第39-51页 |
2.5.1 博弈论 | 第39-46页 |
2.5.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46-47页 |
2.5.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47-49页 |
2.5.4 多方监管理论 | 第49-51页 |
第3章 我国质量信用管控现状及问题 | 第51-56页 |
3.1 法律法规管控现状及问题 | 第51-53页 |
3.2 行政机构管控现状及问题 | 第53-54页 |
3.3 第三方参与监管现状及问题 | 第54页 |
3.4 消费者维权现状及问题 | 第54-56页 |
第4章 日本质量管理中的相关参与方作用分析 | 第56-63页 |
4.1 战后日本走向质量强国的历程 | 第56-58页 |
4.2 日本质量管理中的政府作用 | 第58页 |
4.3 日本质量管理中的企业作用 | 第58-62页 |
4.4 日本质量管理中社会组织及消费者的作用 | 第62-63页 |
第5章 政府、企业与消费者三方质量信用管控博弈策略分析 | 第63-109页 |
5.1 模型的基本假设和参数设置 | 第63-65页 |
5.2 政府与企业双方的博弈策略分析 | 第65-82页 |
5.2.1 政府与企业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 | 第65-66页 |
5.2.2 政府与企业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 第66-70页 |
5.2.3 政府与企业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求解 | 第70-82页 |
5.3 企业与消费者双方的博弈策略分析 | 第82-98页 |
5.3.1 企业与消费者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 | 第82-83页 |
5.3.2 企业与消费者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 第83-87页 |
5.3.3 企业与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 | 第87-98页 |
5.4 政府、企业与消费者三方的博弈策略分析 | 第98-107页 |
5.4.1 政府、企业与消费者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 | 第99-101页 |
5.4.2 政府、企业与消费者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 第101-104页 |
5.4.3 政府、企业与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 | 第104-107页 |
5.5 研究结论 | 第107-109页 |
第6章 政府、企业与第三方在寻租博弈中的策略分析 | 第109-134页 |
6.1 第三方与企业间的寻租活动 | 第109-110页 |
6.2 模型的基本假设和参数设置 | 第110-111页 |
6.3 政府与第三方双方的博弈策略分析 | 第111-123页 |
6.3.1 政府与第三方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 | 第111-112页 |
6.3.1.1 模型构建 | 第111页 |
6.3.1.2 模型分析 | 第111-112页 |
6.3.2 政府与第三方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 第112-114页 |
6.3.3 政府与第三方的演化博弈模型 | 第114-123页 |
6.4 企业与第三方双方的博弈策略分析 | 第123-126页 |
6.4.1 企业与第三方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 | 第123-124页 |
6.4.2 企业与第三方的演化博弈模型 | 第124-126页 |
6.5 政府、企业与第三方的博弈策略分析 | 第126-133页 |
6.5.1 政府、企业与第三方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 | 第126-128页 |
6.5.2 政府、企业与第三方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 第128-130页 |
6.5.3 政府、企业与第三方的演化博弈模型 | 第130-133页 |
6.6 研究结论 | 第133-134页 |
第7章 我国质量信用管控策略优化建议 | 第134-141页 |
7.1 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信用法律法规体系 | 第134-136页 |
7.2 发挥政府在质量信用管制中的主导作用 | 第136-137页 |
7.3 强化企业在质量信用管制中的主体责任 | 第137-138页 |
7.4 大力发展质量信用第三方服务市场 | 第138-139页 |
7.5 积极培育消费者维权意识 | 第139-140页 |
7.6 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质量文化 | 第140-141页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3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41-142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