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前言 | 第14-15页 |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0页 |
| ·密炼机的发展概况及转子构型 | 第16-22页 |
| ·密炼机的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 ·密炼机转子构型概述 | 第17-22页 |
| ·剪切型转子 | 第18-19页 |
| ·啮合型转子 | 第19-20页 |
| ·三角形转子 | 第20页 |
| ·青岛化工学院研发的转子构型 | 第20-21页 |
|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转子构型 | 第21-22页 |
| ·橡胶在混炼过程中主要的形态及胶料在转子上的运动机理 | 第22-27页 |
| ·橡胶在混炼过程中主要的形态 | 第22-23页 |
| ·胶料在转子上的运动机理 | 第23-27页 |
| ·胶料在同步四棱转子上的流动机理 | 第23-25页 |
| ·胶料在异步四棱转子上的流动机理 | 第25-27页 |
| ·有限元分析与可视化研究 | 第27-31页 |
| ·有限元分析 | 第27-28页 |
| ·可视化研究 | 第28-31页 |
| ·流动可视化发展概述 | 第29页 |
| ·计算机流动可视化研究发展概述 | 第29-31页 |
| ·密炼机混炼过程的模拟 | 第31-35页 |
| ·密炼机混炼过程模拟的前沿动态 | 第31页 |
| ·国外聚合物加工模拟及有限元软件的开发概况 | 第31-33页 |
| ·计算机模拟软件近些年来的发展和转变 | 第33-35页 |
|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 | 第35-38页 |
| ·国外的研究动态和水平 | 第35-36页 |
| ·国内的研究动态和水平 | 第36-37页 |
| ·本课题研究所应用的软件 | 第37-38页 |
| ·ADINA 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 第37页 |
| ·ADINA 有限元分析软件主要特点 | 第37-3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0页 |
| ·研究意义 | 第38-39页 |
| ·研究内容 | 第39页 |
| ·密炼机模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0页 |
| 第二章 同步转子密炼机的三维流场分析 | 第40-66页 |
| ·流场分析的计算方法与思路 | 第40-42页 |
| ·流场分析的计算方法 | 第40-42页 |
| ·流场分析的计算思路 | 第42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2-49页 |
| ·物理模型 | 第42-44页 |
| ·数学模型 | 第44-49页 |
| ·基本假设 | 第45页 |
| ·数学方程 | 第45-46页 |
| ·本构方程 | 第46-49页 |
| ·有限元模型和边界条件 | 第49-51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49-50页 |
| ·边界条件 | 第50-51页 |
| ·速度边界条件 | 第50-51页 |
| ·压力边界条件 | 第51页 |
| ·单位制的选择 | 第51页 |
| ·模拟结果及讨论 | 第51-62页 |
| ·压力场 | 第52-54页 |
| ·速度场 | 第54-58页 |
| ·速度矢量图 | 第55-57页 |
| ·轴向速度场 | 第57-58页 |
| ·粘度场 | 第58-59页 |
| ·剪切应力场 | 第59-60页 |
| ·体积流量流场 | 第60-62页 |
| ·同步四棱转子 0~o-90~o相位角排列时的流场分析 | 第62-64页 |
| ·同步四棱转子0°-90°相位角排列时的粒子流分布情况 | 第62页 |
| ·速度场和压力场 | 第62-63页 |
| ·粘度场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三章 密炼机同步四棱转子的三维温度场分析 | 第66-80页 |
| ·温度场分析概述 | 第66-67页 |
| ·温度场分析的必要性 | 第66页 |
| ·转子的强制冷却 | 第66-67页 |
| ·温度场分析的方法 | 第67页 |
| ·数理模型 | 第67-69页 |
| ·物理模型 | 第67-68页 |
| ·数学模型 | 第68-69页 |
| ·基本假设 | 第69页 |
| ·有限元模型和边界条件 | 第69-73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69-70页 |
| ·边界条件 | 第70-73页 |
| ·转子内壁处的换热系数的确定 | 第70-72页 |
| ·转子外壁处的换热系数的确定 | 第72-73页 |
| ·定义材料特性 | 第73页 |
| ·载荷加载 | 第73页 |
| ·模拟结果及讨论 | 第73-78页 |
| ·温度场 | 第74-77页 |
| ·热流量场 | 第77-78页 |
| ·结论 | 第78-80页 |
| 第四章 密炼室三维温度场分析 | 第80-97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81-84页 |
| ·混炼过程中密炼室内胶料温度场的物理模型 | 第81页 |
| ·混炼过程中密炼室内胶料温度场的数学模型 | 第81-83页 |
| ·能量守恒关系式 | 第82页 |
| ·温度场数学表达式 | 第82-83页 |
| ·求解过程 | 第83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3-84页 |
| ·单位制的选择 | 第83页 |
| ·网格划分 | 第83-84页 |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确定 | 第84-91页 |
| ·边界条件类型的确定 | 第84-86页 |
| ·冷却水孔与冷却水的对流换热系数 | 第86-90页 |
| ·胶料与转子表面及密炼室内壁的对流换热系数 | 第90页 |
| ·热载荷、材料及配方的热物理参数的确定 | 第90-91页 |
| ·模拟结果及讨论 | 第91-96页 |
| ·温度场分布 | 第91-93页 |
| ·热流量场 | 第93-95页 |
| ·温度曲线 | 第95-96页 |
| ·温度数据 | 第96页 |
| ·结论 | 第96-97页 |
| 第五章 实验研究 | 第97-107页 |
| ·实验平台介绍 | 第97-103页 |
| ·实验平台及其主要性能参数 | 第97-99页 |
| ·温度测量仪器的选择 | 第99-103页 |
| ·探针式温度计 | 第99-100页 |
| ·热电偶温度计 | 第100-103页 |
| ·工艺条件 | 第103-104页 |
| ·生胶塑炼条件及工艺方法 | 第103页 |
| ·混炼工艺加料顺序 | 第103-104页 |
| ·实验方案 | 第104-105页 |
| ·传感器的安装 | 第104页 |
| ·实验数据的测量 | 第104-105页 |
| ·流场分析的实验 | 第105-10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 第六章 理论模拟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及分析 | 第107-117页 |
| ·混炼过程中温度的实验值分析 | 第107-108页 |
| ·混炼过程中温度的实验值与有限元分析值的对比分析 | 第108-111页 |
| ·温度分析对比 | 第108-111页 |
| ·改进方法 | 第111页 |
| ·密炼室内胶料流动情况 | 第111-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7-120页 |
| ·所做工作 | 第117页 |
| ·所得结论 | 第117-118页 |
| ·本课题的创新及所做贡献 | 第118-119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认识的问题 | 第119-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