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选题原因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文章主要结构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第二章 金融资本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马克思对金融资本的论述 | 第11-18页 |
·生息资本:一个“伪概念” | 第11-13页 |
·生息资本不能自行增殖 | 第11-12页 |
·利息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 第12-13页 |
·信用制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 | 第13-14页 |
·信用制度下资本的虚假积累 | 第14-15页 |
·金融资本的拜物教属性及其危机的必然性 | 第15-18页 |
·金融资本的拜物教 | 第15-16页 |
·资本高度集中 | 第16-17页 |
·危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金融资本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希法亭对金融资本的论述 | 第18-29页 |
·货币流通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前提 | 第18-20页 |
·金融资本可以在桌子上独自跳舞 | 第20-25页 |
·银行资本的独立化 | 第20-21页 |
·银行资本融合产业资本,股份公司兴起 | 第21-23页 |
·金融资本控制产业资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第23-25页 |
·金融资本主义阶段的危机 | 第25-26页 |
·金融资本对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 第26-29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与希法亭对金融资本论述方式的比较 | 第29-33页 |
·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的不同 | 第29-30页 |
·研究出发点从生产过程转向流通过程 | 第29-30页 |
·研究的最终目的从经济关系转向财产关系 | 第30页 |
·对金融资本定位的不同 | 第30-32页 |
·马克思对金融资本的定位 | 第30-31页 |
·希法亭对金融资本的定位 | 第31-32页 |
·对金融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理解的不同 | 第32-33页 |
第五章 马克思金融资本观的当代意义 | 第33-36页 |
·当前经济现状概述 | 第33页 |
·马克思金融资本观对此次经济危机的理解 | 第33-34页 |
·马克思金融资本观的启示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