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数控火焰切管机ACS软件系统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课题背景 | 第8页 |
| ·数控火焰切割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8-9页 |
| ·带坡口相贯线模型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CAD/CAM技术基于加工导管架结构的应用 | 第10-11页 |
| ·课题意义 | 第11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4页 |
| 第二章 新型火焰自动切管机及其软件系统概述 | 第14-24页 |
| ·新型火焰自动切管机结构组成 | 第14-16页 |
| ·新型火焰自动切管机基本参数 | 第16-17页 |
| ·新型火焰自动切管机工作过程 | 第17-19页 |
| ·新型火焰切管机软件系统介绍 | 第19-24页 |
| 第三章 新型数控火焰切管机ACS软件系统 | 第24-44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系统总体功能简介 | 第24页 |
| ·模块化设计思想 | 第24-27页 |
| ·智能化语言的选择 | 第27页 |
| ·零件信息生成模块的功能实现 | 第27-31页 |
| ·零件几何参数、位置关系参数计算模块的功能实现 | 第31-33页 |
| ·相贯类型判断模块的功能实现 | 第33-34页 |
| ·相贯曲线计算模块的功能实现 | 第34-38页 |
| ·数据处理模块功能实现 | 第38-40页 |
| ·工程图绘制模块功能实现 | 第40-42页 |
| ·计算导管架重量、重心 | 第42-43页 |
| ·误差控制 | 第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相贯模型库的建立及其算法实现 | 第44-66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割炬路径的运动学分析 | 第44-45页 |
| ·相贯线数学模型库的参数定义及标准 | 第45-47页 |
| ·各类相贯线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7-58页 |
| ·管管相贯 | 第47页 |
| ·板管相贯 | 第47-48页 |
| ·环管相贯 | 第48-49页 |
| ·锥管相贯 | 第49-51页 |
| ·直管开槽 | 第51-53页 |
| ·开方孔、板—管斜插相贯、底端开直槽 | 第53-56页 |
| ·开圆孔与脚印图 | 第56-57页 |
| ·皇冠板切割 | 第57-58页 |
| ·坡口补偿模块的功能实现 | 第58-61页 |
| ·两面角的计算 | 第59页 |
| ·实际切割角计算 | 第59-61页 |
| ·纵向补偿 | 第61页 |
| ·数学模型及坡口模型的编程算法实现 | 第61-63页 |
| ·混合相贯的功能实现 | 第63-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软件功能操作及图纸功能 | 第66-74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软件功能操作 | 第66-69页 |
| ·图纸功能 | 第69-73页 |
| ·单件图定义 | 第69页 |
| ·单件图中各种符号的定义 | 第69-73页 |
| ·样板图 | 第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