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铸铁论文

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低残余应力铸铁的制备与组织性能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铸铁材料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第12-13页
   ·铸铁力学性能研究现状第13-14页
   ·提高灰铸铁的强度研究现状第14-17页
     ·降低C、Si含量以提高灰铸铁强度第14-15页
     ·孕育铸铁第15页
     ·低合金灰铸铁第15页
     ·热处理第15-17页
   ·提高灰铸铁弹性模量研究现状第17-18页
     ·温度对灰铸铁弹性模量的影响第17页
     ·石墨形态对灰铸铁弹性模量的影响第17页
     ·合金元素对灰铸铁弹性模量的影响第17-18页
   ·灰铸铁残余应力研究现状第18页
   ·石墨的分类及晶体结构第18-20页
   ·灰铸铁的熔炼第20-21页
     ·冲天炉熔炼法第20页
     ·感应电炉熔炼第20-21页
     ·双联熔炼作业第21页
   ·化学成分的影响第21-26页
     ·灰铸铁常规五大元素对性能的影响第21-24页
     ·合金元素对灰铸铁性能的影响第24-26页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实验思想和创新性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28-37页
   ·实验用对比材料第28-29页
   ·金相第29页
   ·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第29-30页
   ·硬度第30-32页
     ·布氏硬度原理第31页
     ·显微硬度第31-32页
   ·抗弯强度第32页
   ·密度第32-33页
   ·冲击韧性第33-34页
   ·耐磨性能第34页
   ·腐蚀性能第34-35页
   ·残余应力第35-37页
     ·应力框测试残余应力原理及方法第35-36页
     ·X射线测残余应力原理及方法第36-37页
第3章 实验结果第37-45页
   ·新成分灰铸铁的试制第37页
   ·新型铸铁的金相组织及性能第37-42页
     ·新型铸铁的设计成分及冶炼成分第37-38页
     ·新型铸铁的金相第38-39页
     ·新型铸铁的性能测定结果及分析第39-42页
     ·新型铸铁的冶金性能第42页
   ·铸铁的残余应力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热处理对灰铸铁性能的影响第45-57页
   ·人工退火(热时效)对灰铸铁残余应力的影响第45-46页
   ·等温淬火贝氏体转变第46-51页
     ·等温淬火后试件的金相组织第47-49页
     ·等温淬火后试件的耐磨性能第49-50页
     ·等温淬火后试件的布氏硬度第50页
     ·等温淬火后试件的冲击韧性第50页
     ·等温淬火后试件的抗拉强度第50-51页
   ·低温气体多元共渗第51-56页
     ·多元共渗试件的金相组织第51-52页
     ·多元共渗后试件的耐磨性能第52-53页
     ·多元共渗渗层的显微硬度第53-54页
     ·多元共渗后铸铁的耐蚀性能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新型铸铁强化机理分析第57-67页
   ·试制铸铁综合性能偏低原因分析第57-59页
   ·新型铸铁机械性能良好机理分析第59-60页
     ·新型铸铁弹性模量高原因分析第59页
     ·新型铸铁抗拉强度高原因分析第59-60页
     ·新型铸铁其它性能良好原因分析第60页
   ·新型铸铁残余应力较低原因分析第60-61页
   ·新型铸铁石墨形核长大过程第61-66页
     ·铸铁熔液的结构第61页
     ·新型铸铁石墨的形核过程第61-63页
     ·新型铸铁石墨的长大过程第63-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结构系统多目标动态优化研究
下一篇:低周次单向与往复滑动磨损性能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