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信托论文

中国信托创新研究--基于信托功能视角的分析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导言第14-22页
   ·研究问题的意义第14-15页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第15-17页
   ·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第17-19页
   ·其他有关问题第19-22页
1. 信托制度变迁与功能演进:文献综述与国外历程考察第22-52页
   ·现代信托制度的起源第22-24页
   ·信托的主要功能与价值取向第24-36页
     ·信托的基本功能第24-26页
     ·信托的拓展功能第26-28页
     ·信托制度的优越性第28-32页
     ·信托的价值取向第32-36页
   ·信托的现代发展与制度创新第36-39页
     ·从消极信托演进到积极信托第36-37页
     ·从民事信托演进到营业信托第37-38页
     ·从个人信托演进到法人信托第38-39页
   ·英、美、日信托制度和信托业的演变及其启示第39-52页
     ·英国信托制度和信托业的演变第39-41页
     ·美国信托制度和信托业的演变第41-43页
     ·日本信托制度和信托业的演变第43-45页
     ·发达国家信托制度和信托业的演变对我国信托创新的启示第45-52页
2. 中国信托业:功能错位与功能回归第52-92页
   ·中国信托业恢复时的制度禀赋第52-57页
     ·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第53-55页
     ·金融体制改革渐次开展第55-57页
   ·改革初期我国恢复发展信托业的动因第57-62页
     ·引进外资第57-58页
     ·突破传统金融体制第58-59页
     ·地方政府增加经济竞争力第59-60页
     ·信托业的供给引导型发展与工具性政策导向第60-62页
   ·信托业初始功能定位与错位第62-70页
     ·从存款业务到贷款业务:强烈的银行色彩第62-65页
     ·改革的试验田:全能金融与混业经营模式第65-67页
     ·信托业的功能错位:偏离信托本源业务第67-70页
   ·信托业的功能错位与清理整顿第70-80页
     ·信托业作为改革工具的作用及其弱化第70-72页
     ·信托业作为融资工具的功能受局限第72-74页
     ·功能错位、矛盾累积与信托业清理整顿第74-77页
     ·四次清理整顿未能打破信托业的路径依赖第77-80页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信托功能回归第80-92页
     ·信托业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一法两规”颁布实施第80-84页
     ·信托法构建信托制度的整体价值功能第84-88页
     ·“两规”实现信托功能回归第88-92页
3. 信托创新:理论分析第92-121页
   ·信托创新的制度供给第92-96页
     ·信托制度为创新提供了广袤空间第92-94页
     ·信托业监管的市场化取向为创新营造了宽松环境第94-95页
     ·第五次清理整顿后重新登记的信托公司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第95-96页
   ·信托创新的经济需求:居民财富积累与资产管理的需要第96-111页
     ·金融资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第96-102页
     ·金融资产及其结构的变化促进资产管理市场兴起第102-109页
     ·金融成熟度提高——金融产品的结构升级拉动资产管理需求第109-111页
   ·信托创新的内涵、结构与动因第111-121页
     ·信托创新的内涵第111-113页
     ·信托创新的动因第113-117页
     ·信托创新的结构第117-121页
4. 信托产品创新: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第121-170页
   ·信托产品创新的分析框架第121-126页
     ·信托产品的基本特征第121-124页
     ·信托产品创新的基本分析框架第124-126页
   ·响应市场需求的信托产品创新第126-147页
     ·基于安全性考虑的信托产品创新第127-129页
     ·基于收益性考虑的信托产品创新第129-139页
     ·基于期限考虑的信托产品创新第139-141页
     ·基于流动性考虑的信托产品创新第141-143页
     ·基于价格考虑的信托产品创新第143-147页
   ·规避监管的信托产品创新第147-158页
     ·监管与创新的辩证法第147-150页
     ·规避监管的信托产品创新第150-158页
   ·信托产品创新扩散的实证分析第158-170页
     ·金融创新扩散理论第158-161页
     ·信托创新扩散的实证分析第161-170页
5. 信托业务创新:制度非均衡下创造新的金融路径第170-214页
   ·金融制度的非均衡性第170-175页
     ·制度均衡与非均衡第170-171页
     ·制度不均衡原因的一般分析第171-173页
     ·在非均衡的金融制度下探寻新的金融路径第173-175页
   ·银信连结理财产品创新——创造综合经营新路径第175-185页
     ·银信连结理财产品兴起的原因第175-180页
     ·银信连结理财产品的发展方兴未艾第180-184页
     ·银信连结理财产品的创新意义第184-185页
   ·私募基金信托阳光化——创造民间金融正规化新路径第185-196页
     ·民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兴起第185-189页
     ·民间私募基金阳光化的方式第189-193页
     ·民间私募基金通过信托“阳光化”的积极意义第193-196页
   ·基础设施建设信托融资——创造市政融资新路径第196-214页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第196-200页
     ·国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方法第200-204页
     ·中国市政债券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第204-206页
     ·信托融资开辟市政基础设施融资新路径第206-214页
6. 信托组织创新:信托公司与银行的融合第214-234页
   ·发达国家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第214-218页
     ·发达国家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第214-215页
     ·我国现有分业经营模式出现的缺陷与弊端第215-216页
     ·混业经营模式将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第216-218页
   ·信托公司与商业银行融合的必要性第218-223页
     ·在混业经营趋势下,信托公司与银行需要融合第218页
     ·从发展来看,信托公司需要与银行融合第218-220页
     ·从发展来看,商业银行也需要与信托公司的融合第220-223页
   ·信托公司与银行融合的可能性第223-226页
     ·当前我国分业监管有所松动,分业经营有所突破第223-224页
     ·信托公司与银行融合的可能性第224-226页
   ·信托公司与银行融合的优势第226-228页
     ·突破间接融资界限,向直接融资渗透第226-227页
     ·共享销售渠道第227页
     ·共享品牌和商誉第227-228页
     ·共享信息系统第228页
   ·信托公司与银行融合的路径选择第228-234页
     ·发达国家信托与银行融合的借鉴第228-229页
     ·发达国家信托与银行融合模式的启示第229-230页
     ·信托公司与银行融合的路径第230-234页
7. 信托制度创新:未来信托创新的主方向第234-287页
   ·信托创新的未来方向第234-235页
   ·资产证券化第235-253页
     ·资产证券化是20 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第235-238页
     ·信托创新与资产证券化第238-246页
     ·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第246-249页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概况与成果第249-253页
   ·私募股权投资第253-269页
     ·私募股权投资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第254-258页
     ·私募股权投资在我国:现状与需求第258-261页
     ·PE 信托——我国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合理选择第261-269页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第269-287页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概况第270-273页
     ·国外REITs 的模式与特点第273-287页
8. 结论与建议第287-296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287-291页
   ·主要政策建议第291-296页
参考文献第296-308页
后记第308-309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309页

论文共3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良贷款价值评估理论研究
下一篇:中国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及其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