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遗产税立法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 导论 | 第12-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和逻辑思路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 遗产税基本问题概述 | 第18-28页 |
·遗产税的含义、性质及特征 | 第18-21页 |
·遗产税的含义 | 第18页 |
·遗产税的性质 | 第18-19页 |
·遗产税的特征 | 第19-21页 |
·遗产税的起源与发展 | 第21-23页 |
·国外遗产税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 第21-22页 |
·我国遗产税的发展历史 | 第22-23页 |
·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 | 第23-28页 |
·学界关于我国是否开征遗产税的争辩 | 第23-25页 |
·我国开征遗产税的积极作用 | 第25-28页 |
2. 国外和其他地区遗产税经验借鉴 | 第28-39页 |
·遗产税的制度类型 | 第28-30页 |
·总遗产税制模式 | 第28页 |
·分遗产税制,一般又称为继承税制 | 第28-29页 |
·总分遗产税制,又称混合遗产税制 | 第29-30页 |
·赠与税——遗产税的有效补充 | 第30-32页 |
·不单独设赠与税,合并征收 | 第30-31页 |
·单独设置遗产税和赠与税,并行征收 | 第31页 |
·分别设置遗产税与赠与税,交叉合并征收 | 第31-32页 |
·遗产税与赠与税的具体立法比较 | 第32-39页 |
·美国的遗产税制度 | 第32-34页 |
·德国的遗产税制度 | 第34-35页 |
·我国台湾地区的遗产税制度 | 第35-39页 |
3. 我国开征遗产税的理论依据 | 第39-48页 |
·遗产税的理论依据 | 第39-42页 |
·国家共同继承说 | 第39-40页 |
·课税能力说 | 第40页 |
·溯往课税说 | 第40-41页 |
·没收无遗嘱财产说 | 第41页 |
·平均社会财富说 | 第41页 |
·社会福利说 | 第41-42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遗产税的指导思想 | 第42-46页 |
·遗产税立法应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 | 第42-43页 |
·开征遗产税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 第43-44页 |
·遗产税具体税制的设计应该体现和谐社会的思想 | 第44-46页 |
·我国遗产税征税所要遵循的特别原则 | 第46-48页 |
4. 我国遗产税立法的具体制度设计 | 第48-65页 |
·我国遗产税税制模式选择 | 第48-51页 |
·我国遗产税课税要素的具体规定 | 第51-57页 |
·纳税主体 | 第52-53页 |
·课税对象和范围 | 第53-55页 |
·扣除规定 | 第55页 |
·税率选择 | 第55-57页 |
·我国遗产税立法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及解决 | 第57-65页 |
·观念上的冲击及其解决 | 第57-58页 |
·个人财产监管困难及其解决 | 第58-59页 |
·个人财产评估机制的缺失及其解决 | 第59-60页 |
·缺乏对死亡人口的掌握及其解决 | 第60-61页 |
·同时开征赠与税 | 第61-63页 |
·对信托财产逃避遗产税的规定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