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泾地区延长组剥蚀面古地貌特征与延安组成藏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工区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4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4页 |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4-16页 |
第2章 镇泾地区中生界石油地质特征 | 第16-24页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7-20页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20-22页 |
·油气勘探现状 | 第22-24页 |
第3章 前侏罗系古地貌特征 | 第24-37页 |
·延安组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 第24-31页 |
·前侏罗系古地貌特征分析 | 第31-37页 |
第4章 延安组沉积相特征及其砂体分布规律 | 第37-44页 |
·沉积相类型及其组合 | 第37-41页 |
·三角洲平原亚相 | 第37-39页 |
·辫状河沉积亚相 | 第39-41页 |
·砂体分布规律 | 第41页 |
·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41-44页 |
第5章 延长组剥蚀面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 | 第44-81页 |
·古地貌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 | 第44-47页 |
·古地貌对构造的控制作用 | 第47-50页 |
·淋滤带对长6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第50-59页 |
·不整合面的剖面结构 | 第50-52页 |
·不整合面结构的测井响应 | 第52-54页 |
·不整合面结构中的孔渗特征 | 第54-58页 |
·淋滤带分布规律 | 第58页 |
·不整合结构与油气运聚关系 | 第58-59页 |
·延安组油层分布规律研究 | 第59-66页 |
·成藏特征分析 | 第66-81页 |
·储集体 | 第66-73页 |
·油气源 | 第73-75页 |
·成藏模式 | 第75-81页 |
第6章 有利勘探区域预测 | 第81-86页 |
·剥蚀面之上有利勘探区域预测 | 第81-82页 |
·剥蚀面之下有利勘探区域预测 | 第82-86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附录 | 第92-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