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史、法律思想史论文--中国论文

晚清十部经世文编中的法律思想--慎刑观、无讼观和中西法律比较观

中文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5页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二、概念界定第10页
 三、相关研究现状第10-13页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第13-14页
 五、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第一章 经世文编概况第15-24页
 第一节 经世文编的编纂概况第15-20页
  一、第一部经世文编及其补编第15-16页
  二、洋务时期的三部经世文编续编第16-17页
  三、维新时期的各部经世文编第17-18页
  四、新政时期的经世文编第18-20页
 第二节 经世文编的法律思想概况第20-24页
  一、第一部经世文编及其补编的法律思想概况第21页
  二、洋务时期三部续编的法律思想概况第21-22页
  三、维新和新政时期经世文编的法律思想概况第22-23页
  四、各部文编法律思想综述第23-24页
第二章 经世文编中的慎刑观第24-40页
 第一节 慎刑说第25-31页
  一、慎刑的重要性第25-27页
  二、慎刑应当遵循的原则第27-29页
  三、慎刑并非宽纵第29-31页
 第二节 罪疑唯轻说第31-33页
  一、原因分析第31-32页
  二、适用原则第32-33页
 第三节 非刑宜禁论第33-38页
  一、对非刑提出责难第34-35页
  二、提出如何减少各地的非法刑讯现象第35-36页
  三、关于非刑滥用之原因分析第36-37页
  四、1900 年之后的废除刑讯论第37-38页
 第四节 慎刑观小议第38-40页
  一、慎刑对社会发展和法文明进步的意义第38-39页
  二、对慎刑思想的正确认识第39-40页
第三章 经世文编中的无讼观第40-60页
 第一节 无讼是司法的理想境界第41-49页
  一、对无讼的向往第41-43页
  二、多讼的根源及危害第43-46页
  三、怎样才能实现无讼第46-49页
 第二节 息讼——无讼的达成方式第49-54页
  一、息讼是官家的积极追求第50-51页
  二、息讼的方式、方法探析第51-54页
  三、息讼难的原因第54页
 第三节 厌讼——无讼的消极影响第54-57页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是百姓厌讼的首要因素第55-56页
  二、司法程序上的弊端导致民间的厌讼第56-57页
 第四节 无讼观小议第57-60页
  一、无讼的合理性第57-58页
  二、正确认识无讼观第58-60页
第四章 经世文编中的中西法律比较观第60-83页
 第一节 近代西方法律思想的输入第60-62页
  一、翻译法律著作和报刊第60-61页
  二、传教士、商人与西方法律思想的输入第61页
  三、清政府的推进作用第61-62页
 第二节 西方律师与中国讼师第62-68页
  一、对中国传统社会讼师的认识及评价第64页
  二、对西方律师制度的认识及评价第64-66页
  三、学习西方律师制度的建议第66-67页
  四、对中国严禁讼师而西方重用律师的思考第67-68页
 第三节 文明狱政与大清狱政第68-73页
  一、对清朝狱政黑暗的认识第69-70页
  二、对西方文明狱政的赞美第70-71页
  三、学习西方文明狱政的建议第71-73页
 第四节 刑罚轻缓化与重刑主义第73-76页
  一、对中西法轻缓异同的认识第73-75页
  二、差异的原因第75-76页
 第五节 对治外法权危害性的认识第76-83页
  一、对治外法权及其危害性的认识第77-79页
  二、收回治外法权的构想第79-83页
结语第83-8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84-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88-89页
后记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许可转让初探
下一篇:氯胺酮致小鼠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