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前言 | 第9-13页 |
| 1 选题的意义及理由 | 第9-11页 |
| ·两派之争引发的思考 | 第9页 |
| ·音乐治疗的身心效应机制目前尚未真正明确 | 第9-10页 |
| ·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发展特点 | 第10-11页 |
| 2 当前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 ·中国传统音乐治疗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 第11页 |
| ·国外音乐治疗理论的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 3 研究的目的与假设 | 第12-13页 |
| 研究设计 | 第13-17页 |
| 1 对象 | 第13页 |
| 2 实验设计 | 第13-14页 |
| ·实验材料的选取 | 第13页 |
| ·实验方法 | 第13-14页 |
| 3 实验程序 | 第14页 |
| 4 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 | 第14-17页 |
| 研究结果一 听羽调音乐和安静休息对缓解恐惧情绪的比较 | 第17-26页 |
| 1 恐惧影片诱发效果 | 第17页 |
| 2 生理指标 | 第17-22页 |
| ·脑电波 | 第17-19页 |
| ·自主神经系统 | 第19-20页 |
| ·心率变异性 | 第20-21页 |
| ·主观指标 | 第21-22页 |
| 3 讨论 | 第22-26页 |
| · | 第22-24页 |
| · | 第24-26页 |
| 研究结果二 听徵调音乐和安静休息对缓解悲伤情绪的比较 | 第26-35页 |
| 1 悲伤影片诱发效果 | 第26页 |
| 2 生理指标 | 第26-31页 |
| ·脑电波 | 第26-27页 |
| ·自主神经系统 | 第27-29页 |
| ·心率变异 | 第29-30页 |
| ·主观指标 | 第30-31页 |
| 3 讨论 | 第31-32页 |
| 4 总论与展望 | 第32-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1 研究结论 | 第35页 |
| 2 创新与不足 | 第35-37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 综述 | 第42-54页 |
| 1 古代乐疗的理论渊源 | 第42-49页 |
| ·古代乐疗的起源 | 第42-43页 |
| ·古代乐疗的发展历史 | 第43-47页 |
| ·关与五音、五脏、五志的学说 | 第47-49页 |
| 2 古代音疗的心理学内涵 | 第49-52页 |
| ·五音应五脏的生理效应机制 | 第49-50页 |
| ·五音对五志的心理效应机制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附录 | 第54-61页 |
|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 第54-56页 |
| 附录二 焦虑自评量表 | 第56-57页 |
| 附录三 抑郁自评量表 | 第57-58页 |
| 附录四 利手调查表 | 第58-59页 |
| 附录五 情绪检测表 | 第59-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