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构成要件论
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伪证罪行为类型论 | 第10-23页 |
第一节 虚假证明行为 | 第10-14页 |
一、证人资格的界定 | 第10-12页 |
二、证人提供虚假证明的司法适用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其他的伪证行为类型 | 第14-19页 |
一、虚假记录行为 | 第14-17页 |
二、虚假鉴定行为 | 第17-19页 |
三、虚假翻译行为 | 第19页 |
第三节 扩展的行为类型探讨 | 第19-23页 |
一、关于被害人的虚假陈述是否构成伪证罪的争议 | 第19-20页 |
二、笔者评析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共有客观要素论 | 第23-34页 |
第一节 伪证罪的适用范围 | 第23-28页 |
一、伪证罪适用的空间范围 | 第23-27页 |
二、伪证罪适用的时间范围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伪证行为的判断 | 第28-31页 |
一、虚假性陈述的判断标准 | 第28-31页 |
二、虚假性陈述的判断时间 | 第31页 |
第三节 伪证罪的犯罪对象和行为方式 | 第31-34页 |
一、伪证罪的犯罪对象 | 第31-32页 |
二、伪证罪的行为方式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伪证罪的主观要件论 | 第34-41页 |
第一节 罪过形式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犯罪目的 | 第35-41页 |
一、目的内容 | 第35-37页 |
二、犯罪目的合理性辨析 | 第37-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