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8页 |
·引言 | 第10页 |
·锂离子电池简述 | 第10-12页 |
·锂离子电池发展 | 第10-11页 |
·锂离子电池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锂离子电池特点 | 第12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选择 | 第12-13页 |
·层状氧化物Li_xMO_2(M=Co、Ni、Mn)正极材料 | 第13-15页 |
·尖晶石结构LiM_2O_4(M=Co、Ni、Mn、V)化合物正极材料 | 第15-17页 |
·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LiMPO_4(M=Fe、Mn、Co、Mn) | 第17-19页 |
·橄榄石型正极材料LiMnPO_4的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橄榄石型正极材料LiMnPO_4的合成方法 | 第19-23页 |
·LiMnPO_4材料的问题及改性方法 | 第23-26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2 实验方法与仪器 | 第28-33页 |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28-29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29-30页 |
·固相法合成金属离子掺杂的LiMnPO_4/C正极材料 | 第29页 |
·喷雾干燥法制备LiMnPO_4/C正极材料 | 第29-30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30-31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0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30页 |
·热重法(TG)和差热分析法(DTA)分析 | 第30-31页 |
·碳含量分析 | 第31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1-33页 |
·电池的制备 | 第31页 |
·充放电测试 | 第31页 |
·循环伏安(CV)测试 | 第31-32页 |
·交流阻抗(EIS)测试 | 第32页 |
·样品比容量计算 | 第32-33页 |
3 LiMn_(1-x)Mg_xPO_4/C(M=Mg、Fe)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33-65页 |
·引言 | 第33页 |
·掺杂离子的选择 | 第33-34页 |
·LiMn_(1-x)Mg_xPO_4/C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34-44页 |
·LiMn_(1-x)Mg_xPO_4/C的制备 | 第34页 |
·热分析结果 | 第34-35页 |
·结构分析 | 第35-36页 |
·形貌分析 | 第36-37页 |
·LiMn_(1-x)Mg_xPO_4/C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7-41页 |
·交流阻抗(EIS)分析 | 第41-42页 |
·循环伏安(CV)分析 | 第42-44页 |
·LiMn_(1-x)Fe_xPO_4/C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44-63页 |
·LiMn_(1-x)Fe_xPO_4/C的制备 | 第44页 |
·热分析结果 | 第44-45页 |
·掺铁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5-49页 |
·煅烧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9-57页 |
·煅烧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7-60页 |
·包碳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4 喷雾干燥法制备碳包覆LiMnPO_4正极材料 | 第65-85页 |
·引言 | 第65页 |
·喷雾干燥法制备LiMnPO_4/C复合材料 | 第65页 |
·喷雾干燥设备参数对LiMnPO_4/C材料的性能影响 | 第65-74页 |
·喷雾干燥温度对材料的影响 | 第65-70页 |
·喷嘴直径对材料的影响 | 第70-74页 |
·固相反应过程对LiMnPO_4/C材料的性能影响 | 第74-84页 |
·煅烧时间对材料的影响 | 第74-79页 |
·包碳量对材料的影响 | 第79-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