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5页 |
|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 第10-11页 |
| ·植物的抗盐生理表型 | 第11-13页 |
| ·植物抗盐分子机制 | 第13-18页 |
| ·一些小分子有机物质在植物抗盐机制中的功能 | 第14-16页 |
| ·一些抗逆蛋白在植物抗盐机制中的功能 | 第16-18页 |
| ·抗盐中信号传导的途径 | 第18-21页 |
| ·ABA在植物非生物逆境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 第19-20页 |
| ·钙离子在植物非生物逆境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 ·囊泡运输通过信号传导影响植物抗逆 | 第21页 |
| ·囊泡运输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 | 第21-24页 |
| ·囊泡数目与植物抗逆 | 第22页 |
| ·囊泡运输相关基因影响植物抗逆 | 第22-24页 |
|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5-37页 |
| ·实验耗材、仪器及材料 | 第25-27页 |
| ·实验主要用酶和试剂 | 第25页 |
| ·实验主要仪器和器械 | 第25页 |
| ·实验用主要载体和菌株 | 第25-26页 |
| ·实验植物材料 | 第26页 |
| ·水稻组织培养培养基和营养液 | 第26-27页 |
| ·水稻组织培养培养基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7页 |
| ·原核表达实验 | 第27-30页 |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7-28页 |
| ·OsRab7大肠杆菌转化子在盐胁迫下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28-29页 |
| ·OsRab7大肠杆菌转化子的抗盐及高、低温活菌落计数 | 第29-30页 |
| ·转基因实验 | 第30-34页 |
| ·转基因载体(干扰)的构建 | 第30-31页 |
|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1页 |
| ·水稻愈伤组织的继代及分化培养 | 第31页 |
| ·待转化水稻愈伤组织的预培养 | 第31页 |
| ·转化用农杆菌的培养 | 第31-32页 |
| ·水稻愈伤组织的转化及共培养 | 第32页 |
| ·水稻愈伤组织的筛选 | 第32页 |
| ·待分化水稻愈伤组织的预分化培养 | 第32页 |
| ·抗性水稻愈伤组织的分化、转化苗的生根及移栽 | 第32-33页 |
| ·转基因水稻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3-34页 |
|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PCR鉴定 | 第34页 |
| ·OsRab7转基因水稻植株的移栽培育及繁殖加代 | 第34页 |
| ·T1代转基因水稻植株的抗盐 | 第34-37页 |
| ·T1代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 | 第34-35页 |
| ·T1代转基因水稻植株的抗盐表型 | 第35页 |
| ·T1代转基因水稻植株生长恢复表型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7-49页 |
| ·OsRab7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37-42页 |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7-38页 |
| ·大肠杆菌OsRab7的原核表达 | 第38-39页 |
| ·OsRab7过量表达菌株的抗逆检测 | 第39-42页 |
| ·OsRab7大肠杆菌转化子在高盐浓度下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9-40页 |
| ·OsRab7大肠杆菌转化子的抗盐及高、低温活菌落计数 | 第40-42页 |
| ·OsRab7的转基因验证 | 第42-49页 |
| ·OsRab7水稻转基因载体的构建(干扰载体) | 第42-43页 |
| ·OsRab7转基因水稻的获得 | 第43-44页 |
| ·OsRab7转基因水稻抗盐 | 第44-49页 |
| ·OsRab7转基因水稻平均生长速率的测定 | 第44-45页 |
| ·OsRab7转基因水稻表型(叶和根)的观测 | 第45-47页 |
| ·OsRab7转基因水稻生长恢复表型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9-51页 |
| ·OsRab7大肠杆菌转化子的抗逆 | 第49页 |
| ·OsRab7转基因水稻的抗盐 | 第49-51页 |
| 附 缩略词表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