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前言 | 第15-22页 |
1.ICU镇静、镇痛的必要性 | 第15页 |
2.主观镇静深度的监测方法 | 第15-19页 |
3.客观镇静深度的监测方法 | 第19-20页 |
4.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0-22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22-23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三、统计学处理 | 第24-25页 |
结果 | 第25-44页 |
一、一般性资料分析 | 第25页 |
二、三组病人的总镇静时间、停药后到苏醒时间、瑞芬太尼用药量、丙泊酚用药量 | 第25-26页 |
三、BIS和Ramsay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28页 |
四、BIS和T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29页 |
五、镇静适度时BIS的临界值 | 第29-37页 |
六、三组不利事件发生情况 | 第37页 |
七、三组病人在不同时间段采集的MBP、HR、SpO_2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认为有差异有显著性 | 第37-44页 |
讨论 | 第44-54页 |
一、研究现况和试验设想 | 第44-46页 |
二、脑电双频指数在镇静深度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 第46-53页 |
三、BIS应用的展望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中英文名词及缩写对照表 | 第63-64页 |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8页 |
第一临床医学评定委员会研究生发表文章清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