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SUMMARY | 第6-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6页 |
第二章 植物功能性状有关理论综述 | 第16-23页 |
·植物功能性状相关术语及分类测度 | 第17-18页 |
·植物性状与植物功能性状 | 第17页 |
·植物功能性状与植物功能型 | 第17页 |
·植物功能性状的分类和测度 | 第17-18页 |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 | 第18-19页 |
·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 | 第19-20页 |
·性状相互关系 | 第19页 |
·生产力、碳循环和资源利用 | 第19-20页 |
·我国学者植物功能性状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第三章 研究的内容、方法 | 第23-36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3-25页 |
·研究区域地理概况 | 第23页 |
·试验样地的概况 | 第23-24页 |
·研究区域水资源状况 | 第24页 |
·研究区域植被概况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7-28页 |
·试验方案 | 第28-30页 |
·试验设计 | 第28-29页 |
·试验实施方案 | 第29-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6页 |
·典型草原植物性状的选择 | 第30-31页 |
·典型草原植物性状的测度 | 第31-33页 |
·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功能指标的选择与测度 | 第33-34页 |
·降雨量情景的模拟 | 第34页 |
·数据处理方案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 | 第36-66页 |
·引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试验地点与样地选择 | 第36-37页 |
·试验处理 | 第37页 |
·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 | 第37页 |
·统计分析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56页 |
·不同降雨量情景下典型草原植物性状的变化 | 第37-54页 |
·典型草原植物性状对模拟降雨量情景响应格局的分析 | 第54-5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6-64页 |
·不同降雨量情景下14种典型草原植物的性状响应趋势 | 第57-59页 |
·不同降雨量情景下14种典型草原植物的性状的响应格局 | 第59-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典型草原植物功能性状对系统功能的影响 | 第66-83页 |
·引言 | 第66-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78页 |
·不同降雨量情景下群落植物性状之间关系 | 第68-71页 |
·群落植物性状与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关系 | 第71页 |
·群落植物性状与净初级生产力的回归分析 | 第71-7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78-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不同降雨量情景下系统功能的响应 | 第83-89页 |
·引言 | 第83-8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4-86页 |
·不同水分处理最大地上生物量(干重、鲜重)的响应 | 第84-86页 |
·不同水分处理凋落物分解率变化的响应 | 第8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86-87页 |
·小结 | 第87-89页 |
第七章 回顾与展望 | 第89-93页 |
·研究结果 | 第89-91页 |
·本项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 | 第91-92页 |
·本研究还需完善的问题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6页 |
作者简介 | 第106-107页 |
导师简介 | 第107-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