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印象批评探析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继承与超越——在中西批评张力中的自我提升 | 第11-23页 |
第一节 对西方印象批评的借鉴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对中国印象批评的承袭 | 第15-21页 |
一、“以意逆志” | 第15-17页 |
二、“知人论世” | 第17-18页 |
三、“品评”批评 | 第18-21页 |
第三节 独到的分析与整合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含咀英华,涉笔成趣——独特批评文体的凸显 | 第23-33页 |
第一节 李健吾随笔式批评文体的选择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李健吾随笔式批评文体的特点 | 第25-33页 |
一、印象思维方式 | 第25-26页 |
二、结构上的散漫自如 | 第26-27页 |
三、从“印象”到“条例” | 第27-29页 |
四、语言中的随笔韵味 | 第29-33页 |
第三章 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印象批评实践 | 第33-45页 |
第一节 艺术与人性的复合标准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关照 | 第34-41页 |
一、批评是一种“寻美”活动 | 第34-37页 |
二、理性分析因素的渗透 | 第37-41页 |
第三节 价值与定位 | 第41-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