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负荷下地源热泵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国内外地源热泵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外岩土源热泵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地源热泵换热器设计方法简介 | 第15-16页 |
·国内地源热泵换热器设计方法简介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的重点和内容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2 动态负荷特性对地下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19-40页 |
·动态负荷的特性分析 | 第19-22页 |
·负荷的周期性 | 第19-20页 |
·周期内冷热负荷平衡性与负荷痕迹 | 第20-21页 |
·周期内负荷特征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页 |
·地下换热器设计负荷周期的确定 | 第22-28页 |
·年负荷周期 | 第22-23页 |
·社会生活模式确定的负荷周期 | 第23-24页 |
·天气过程负荷周期 | 第24-25页 |
·三峡库区气候特点 | 第25-28页 |
·结论 | 第28页 |
·不同功能建筑负荷周期性特征分析 | 第28-39页 |
·商场建筑 | 第28-34页 |
·办公建筑 | 第34-36页 |
·宾馆建筑 | 第36-39页 |
·小结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负荷痕迹实验研究 | 第40-69页 |
·负荷痕迹定义 | 第40页 |
·实验目的及任务 | 第40页 |
·实验一研究情况 | 第40-57页 |
·实验台的搭建 | 第40-47页 |
·实验方案及实验内容 | 第47-48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8-57页 |
·实验二研究情况 | 第57-68页 |
·地源热泵系统简介 | 第57-60页 |
·实验方案及实验内容 | 第60-65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4 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设计方法研究 | 第69-78页 |
·层换热理论模型 | 第69-70页 |
·地下换热器换热状态概念 | 第70-71页 |
·设计状态的选择 | 第71页 |
·不同功能建筑地下换热器设计计算周期 | 第71-75页 |
·负荷特征对出水温度的影响 | 第71-73页 |
·不同功能建筑地下换热器设计周期 | 第73-75页 |
·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设计方法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5 单孔换热器换热模型建立及计算 | 第78-93页 |
·单孔换热器换热模型的建立 | 第78-81页 |
·回水管保温对地下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78页 |
·竖直埋管换热器传热问题的描述 | 第78-79页 |
·二维瞬态传热模型的简化与建立 | 第79-80页 |
·埋管非稳态传热的数学模型 | 第80-81页 |
·岩土温度场的求解 | 第81页 |
·停机模型 | 第81页 |
·传热方程的数值计算 | 第81-87页 |
·方程的离散 | 第81-84页 |
·源项的处理 | 第84-85页 |
·岩土温度场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85-86页 |
·初始条件的确定 | 第86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86页 |
·时间步长的确定 | 第86页 |
·代数方程的求解 | 第86-87页 |
·单孔换热器长度计算方法 | 第87-88页 |
·地下埋管逐时负荷 | 第87页 |
·单孔换热器长度的计算方法 | 第87-88页 |
·单孔换热器换热模型的验证 | 第88-92页 |
·程序简介 | 第88-89页 |
·模型验证1 | 第89-90页 |
·模型验证2 | 第90-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6 案例分析 | 第93-98页 |
·工程概况 | 第93-94页 |
·计算分析 | 第94-9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不足和应做的改进 | 第99页 |
·展望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附录 | 第105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