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明清诗学思潮与《古诗赏析》 | 第11-24页 |
一、明前古诗选本的概述 | 第11-13页 |
二、明清古诗选本的盛行及原因 | 第13-20页 |
1. 复古的文学倾向为古诗选本的编选奠定了学术氛围 | 第14-15页 |
2. 诗学流派的兴起为古诗选本的编选奠定了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3. 古诗总集为古诗选本的编选奠定了文献基础 | 第17-19页 |
4. 发达的出版业为古诗选本的盛行奠定了物质基础 | 第19-20页 |
三、张玉谷与《古诗赏析》成书 | 第20-24页 |
1. 张玉谷的生平思想 | 第20-22页 |
2. 《古诗赏析》的缘由及成书过程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古诗赏析》对前代古诗选本的继承 | 第24-42页 |
一、《古诗赏析》对《古诗源》的继承 | 第24-33页 |
1. 对《古诗源》选录作家作品上的继承 | 第25-27页 |
2. 对《古诗源》诗歌评论的借鉴和引用 | 第27-28页 |
3. 对格调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28-33页 |
二、《古诗赏析》对《古诗纪》、《古诗笺》的继承 | 第33-36页 |
三、《古诗赏析》对《古今诗删》、《古诗归》的继承 | 第36-39页 |
四、《古诗赏析》对《采菽堂古诗选》的继承 | 第39-42页 |
第三章 《古诗赏析》的赏析特色 | 第42-61页 |
一、继承传统,注重“以人论世” | 第42-47页 |
1. 重视作者的生平介绍 | 第44-46页 |
2. 注重解题和本事介绍 | 第46-47页 |
二、编选体例集前人之长,后出转精 | 第47-51页 |
1. 分人必先分代 | 第48-49页 |
2. 每代中次以人分 | 第49-50页 |
3. 虽以主人,次以主体 | 第50-51页 |
三、赏文析法,以明“作诗程度” | 第51-61页 |
1. 篇中释词详略得当 | 第52-54页 |
2. 篇后揭示主旨 | 第54-56页 |
3. 逐节批导,注重章法结构 | 第56-58页 |
4. 注重诗歌风貌和语言、情感分析 | 第58-61页 |
第四章 《古诗赏析》的诗歌批评观 | 第61-73页 |
一、曹植与汉魏诗风 | 第61-64页 |
二、陆机、陶渊明与晋代诗风 | 第64-66页 |
三、鲍照、谢灵运与元嘉文学 | 第66-69页 |
四、吴声西曲与南朝文学 | 第69-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后记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