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半闭弯尾姬蜂调控寄主小菜蛾的生理机制研究

致射第1-8页
前言第8-10页
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2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24-32页
 1 寄生蜂寄生对寄主免疫功能的影响第24-27页
   ·寄主的免疫组成第24页
   ·寄生蜂寄生对寄主免疫过程的影响第24-27页
 2 寄生蜂寄生对寄主营养、发育、代谢的调控第27-29页
 3 寄生蜂寄生对寄主神经系统的影响第29-30页
 4 国内小菜蛾寄生蜂系统研究概况第30-32页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第32-36页
 1 材料第32-33页
   ·昆虫与寄主植物第32页
   ·试剂第32-33页
 2 方法第33-36页
   ·寄生与寄生蜂的饲养第33页
   ·供试验昆虫的选取第33-34页
   ·幼虫血淋巴抽提第34页
   ·扫描及透射电镜处理第34-35页
   ·数据分析第35-36页
第三部分 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对寄主的影响第36-112页
 第一章 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对寄主免疫功能的影响第36-56页
  第一节 寄主细胞免疫的变化第36-50页
     ·材料与方法第37-39页
       ·激光共聚焦扫描成像及透射电镜超微观察第37页
       ·小菜蛾血细胞原代培养第37-38页
       ·寄生蜂寄生后血细胞总数及各类型血细胞数的计算第38页
       ·寄生蜂寄生后血细胞延展能力检测第38页
       ·寄生蜂寄生后血细胞包囊能力检测第38页
       ·寄生蜂寄生后血细胞噬菌能力检测第38页
       ·寄生蜂寄生后血细胞基因组电泳分析第38-39页
     ·结果第39-48页
       ·小菜蛾血细胞的种类及结构第39-42页
       ·寄生对寄主血细胞数量的影响第42-43页
       ·寄生对寄主血细胞延展及包囊能力的影响第43-44页
       ·寄生对寄主血细胞噬菌能力的影响第44-45页
       ·寄生对寄主血细胞凋亡的影响第45-46页
       ·寄生对寄主造血器官的影响第46-48页
     ·讨论第48-50页
  第二节 寄主体液免疫的变化第50-56页
     ·材料与方法第50-52页
       ·细胞裂解液及细胞碎片的制备第50-51页
       ·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第51页
       ·黑化作用第51页
       ·小菜蛾血淋巴的抑菌实验第51页
       ·小菜蛾感菌能力研究第51-52页
     ·结果第52-54页
       ·寄生对寄主PO活力的影响第52页
       ·寄生对小菜蛾血淋巴黑化作用的影响第52-53页
       ·寄生对小菜蛾血淋巴抑制细菌生长能力的影响第53-54页
       ·寄生对小菜蛾感菌能力的影响第54页
     ·讨论第54-56页
 第二章 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对寄主解毒酶及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第56-66页
  第一节 寄主解毒酶系统的变化第56-61页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活性测定第56页
       ·多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 oxidases,MFOs)酶活性测定第56-57页
       ·羧酸酯酶(carboxyesterase,CE)活性测定第57页
       ·乙酰胆碱酯酶(acethylcholinesterase.AchE)酶活性测定第57页
     ·结果第57-60页
       ·寄生对寄主GST活性的影响第57-58页
       ·寄生对寄主MFOs活性的影响第58-59页
       ·寄生对寄主CE活性的影响第59页
       ·寄生对寄主AchE活性的影响第59-60页
     ·讨论第60-61页
  第二节 寄主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第61-66页
     ·材料与方法第61-62页
       ·血淋巴过氧化物浓度变化第61-62页
       ·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测定第62页
       ·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测定第62页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测定第62页
     ·结果第62-64页
       ·寄生对血淋巴过氧化物浓度的影响第62-63页
       ·寄生对保护酶活力的影响第63-64页
     ·讨论第64-66页
 第三章 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对寄主营养代谢的影响第66-88页
  第一节 寄主糖代谢的变化第66-73页
     ·材料与方法第66-68页
       ·血淋巴内海藻糖含量测定第66页
       ·糖原及总还原糖含量测定第66-67页
       ·糖原含量测定第67页
       ·血淋巴海藻糖酶酶活测定第67页
       ·糖原磷酸化酶酶活测定第67-68页
     ·结果第68-72页
       ·寄生对寄主血淋巴内海藻糖含量的影响第68-69页
       ·寄生对寄主总还原性糖类物质含量变化第69-70页
       ·寄生对寄主糖原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第70-71页
       ·寄生对寄主海藻糖酶活性的影响第71-72页
     ·讨论第72-73页
  第二节 寄主蛋白代谢的变化第73-79页
     ·材料与方法第73-74页
       ·血淋巴蛋白分析第73-74页
       ·中肠总胰蛋白酶酶活的测定第74页
       ·中肠类胰蛋白酶酶活的测定第74页
       ·中肠总胰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酶活酸碱度适应范围的检测第74页
     ·结果第74-78页
       ·寄生对寄主血淋巴蛋白含量及组分的影响第74-75页
       ·寄生对寄主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第75-77页
       ·寄生对寄主中肠蛋白酶酸碱环境适应性的影响第77-78页
     ·讨论第78-79页
  第三节 寄主脂代谢的变化第79-88页
     ·材料与方法第80-81页
       ·脂肪体重量测定第80页
       ·小菜蛾血淋巴和脂肪体中总脂滴浓度的测定第80-81页
       ·抽提物GC-MS分析第81页
     ·结果第81-86页
       ·寄生对小菜蛾脂肪体重量的影响第81-82页
       ·寄生对小菜蛾脂肪体脂滴含量的影响第82页
       ·寄生蜂脂滴含量与寄主组织脂滴含量的关系第82-84页
       ·脂肪酸GC-MS分析结果第84-86页
     ·讨论第86-88页
 第四章 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对寄主生长、取食及代谢效率的影响第88-96页
   ·材料与方法第88-90页
     ·取食行为观察第88-89页
     ·寄生对寄主体重的影响第89页
     ·取食量及排泄量测量第89页
     ·消化相关参数计算第89-90页
   ·结果第90-93页
     ·寄生对寄主取食行为有抑制作用第90-91页
     ·寄生对寄主营养消化相关系数的影响第91-93页
   ·讨论第93-96页
 第五章 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对寄主部分内部器官的影响第96-112页
  第一节 寄主脑的变化第96-103页
     ·材料与方法第96-97页
     ·结果第97-102页
       ·正常小菜蛾幼虫脑细胞超微结构第97-99页
       ·寄生对小菜蛾幼虫脑细胞结构及神经分泌物的影响第99-101页
       ·寄生对脑蛋白含量的影响第101-102页
     ·讨论第102-103页
  第二节 寄主丝腺的变化第103-108页
     ·材料与方法第103页
     ·结果第103-107页
       ·寄生对寄主小菜蛾丝腺形态的影响第103-105页
       ·寄生对寄主小菜蛾丝腺长度及蛋白浓度的影响第105-106页
       ·寄生对寄主小菜蛾丝腺蛋白组分的影响第106-107页
     ·讨论第107-108页
  第三节 寄主脂肪体结构的变化第108-112页
     ·材料与方法第108页
     ·结果第108-109页
     ·讨论第109-112页
第四部分 半闭弯尾姬蜂幼期发育及寄生因子研究第112-150页
 第六章 半闭弯尾姬蜂卵巢结构及卵子发育第112-118页
     ·材料与方法第112页
     ·结果第112-116页
     ·卵巢概况第112-113页
     ·卵巢小管第113-116页
       ·末端纤丝第114页
       ·原卵区第114页
       ·生长区第114-116页
     ·萼区结构第116页
     ·讨论第116-118页
 第七章 半闭弯尾姬蜂幼蜂的幼期发育第118-126页
     ·材料与方法第118页
     ·卵观察第118页
     ·胚胎发育第118页
     ·结果第118-124页
     ·卵的发育第118-119页
     ·胚胎发育第119-120页
     ·幼虫第120-124页
       ·一龄幼虫第121页
       ·二龄幼虫第121页
       ·三龄幼虫第121页
       ·四龄幼虫第121-122页
       ·蛹第122-124页
     ·讨论第124-126页
 第八章 半闭弯尾姬蜂主要寄生因子研究第126-134页
     ·材料与方法第126-127页
     ·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第126页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第126-127页
     ·毒腺、杜氏腺分泌物蛋白SDS-PAGE电泳第127页
     ·结果第127-131页
     ·半闭弯尾姬蜂萼液内病毒粒子的基因组分析第127-128页
     ·毒液器官第128-129页
     ·杜氏腺第129-131页
     ·讨论第131-134页
 附章第134-150页
  第九章 半闭弯尾姬蜂、菜蛾盘绒茧蜂的雄性生殖系统结构第134-150页
     ·材料与方法第134-135页
     ·结果第135-145页
     ·半闭弯尾姬蜂雄性生殖系统结构第135-140页
       ·概况第135-137页
       ·精巢和附腺的超微结构第137-140页
       ·精巢及附腺内容物蛋白分析第140页
     ·菜蛾盘绒茧蜂雄性生殖系统结构第140-145页
       ·概况第140-141页
       ·精巢和附腺的超微结构第141-144页
       ·精巢及附腺内容物蛋白分析第144-145页
     ·讨论第145-150页
第五部分 总结第150-154页
 一、总讨论第150-152页
 二、创新点第152-153页
 三、不足之处第153页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第153-154页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第154-202页
附 博士学位攻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第202-203页

论文共2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粉虱—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寄主植物互作关系与营养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蝶蛹金小蜂毒液分子特性及其调控寄主分子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