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简介 | 第11-14页 |
·G+C百分含量 | 第11页 |
·DNA-DNA杂交 | 第11-12页 |
·RAPD技术 | 第12页 |
·RFLP技术 | 第12页 |
·核酸序列分析 | 第12-14页 |
·构建系统发育树的主要运算方法 | 第14-15页 |
·RNA二级结构预测的原理在分子系统学中的意义 | 第15页 |
·栓菌属真菌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栓菌的应用价值 | 第15-16页 |
·栓菌的形态学描述 | 第16页 |
·栓菌属菌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2 基于ITS序列及其二级结构对栓菌及其近缘属菌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 第18-36页 |
·材料 | 第18-20页 |
·供试菌株 | 第18-19页 |
·菌种培养基及配方 | 第19页 |
·生化试剂 | 第19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19-20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4页 |
·菌种的保藏 | 第20页 |
·菌体的培养、收集及预处理 | 第20-21页 |
·菌体总DNA的提取 | 第21页 |
·PCR扩增的引物、反应体系及步骤 | 第21-22页 |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22页 |
·目的片段的克隆 | 第22-24页 |
·目的基因片段的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2页 |
·ITS序列分析 | 第24-26页 |
·栓菌及其近缘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26-29页 |
·ITS-1的二级结构构建 | 第29-30页 |
·ITS-2的二级结构构建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4页 |
·部分菌物的系统学定位分析 | 第32-33页 |
·利用IT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的可行性探讨 | 第33页 |
·利用ITS区构建二级结构可行性探讨 | 第33页 |
·对部分菌株定名与实际种名不符的探讨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基于mt SSU rDNA基本全长序列及其二级结构对栓菌及其近缘属菌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 第36-49页 |
·材料 | 第36-37页 |
·供试菌株 | 第36页 |
·菌种培养基及配方 | 第36页 |
·生化试剂 | 第36-37页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菌种的保藏 | 第37页 |
·菌体的培养、收集及预处理 | 第37页 |
·菌体总DNA的提取 | 第37页 |
·PCR扩增的引物、反应体系及步骤 | 第37页 |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37-38页 |
·目的片段的克隆 | 第38页 |
·目的基因片段的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mt SSU rDNA的序列分析 | 第38-39页 |
·基于mt SSU全序列及V4-V6-V9区拼接序列对栓菌及其近缘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39-41页 |
·基于mt SSU rDNA部分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 | 第41-43页 |
·V4区的二级结构构建 | 第43页 |
·V6区的二级结构构建 | 第43-44页 |
·V9区的二级结构构建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基于系统树对部分菌物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5-46页 |
·可变区序列与二级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