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主泵屏蔽套激光纵缝焊接机的研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激光焊接机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纵缝焊接设备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2 焊接机工作原理设计 | 第18-34页 |
| ·设计条件与难点分析 | 第18-21页 |
| ·设计条件 | 第18-19页 |
| ·技术难点分析 | 第19-21页 |
| ·解决方案──局部变形对缝法 | 第21-23页 |
| ·局部变形对缝法的提出 | 第21页 |
| ·局部变形对缝法的对缝原理 | 第21-23页 |
| ·“局部变形对缝法”的仿真研究 | 第23-33页 |
| ·仿真问题的性质 | 第23-24页 |
| ·ANSYS中的非线性接触分析 | 第24-25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 ·加载求解 | 第26-27页 |
| ·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 ·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 第29-32页 |
| ·参数的确定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焊接机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34-44页 |
| ·总体方案设计的系统分析设计方法 | 第34-35页 |
| ·焊接机的总体系统设计 | 第35-42页 |
| ·工艺动作过程的分解 | 第35-36页 |
| ·功能分析与子系统的设计 | 第36-37页 |
| ·子系统的功能解 | 第37-38页 |
| ·子系统功能解的综合 | 第38-40页 |
| ·系统方案的比较与决策 | 第40-42页 |
| ·焊接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4 夹具子系统结构设计 | 第44-58页 |
| ·夹具子系统定位部分的结构设计 | 第44-50页 |
| ·夹具定位方案的设计 | 第44-46页 |
| ·定位部分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46-48页 |
| ·对缝器的结构设计 | 第48-50页 |
| ·夹具子系统夹紧装置结构设计 | 第50-53页 |
| ·夹紧装置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50-51页 |
| ·电磁吸盘的选型 | 第51-52页 |
| ·弹簧平衡器的选型 | 第52-53页 |
| ·定位、夹紧的操作过程 | 第53页 |
| ·支撑悬臂梁的设计与分析 | 第53-57页 |
| ·支撑悬臂梁的结构设计 | 第53-54页 |
| ·支撑悬臂梁的有限元分析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5 焊接进给子系统结构设计 | 第58-68页 |
| ·焊接进给子系统总体设计 | 第58-59页 |
| ·激光头夹持对焦机构结构设计 | 第59-63页 |
| ·激光头夹持对焦机构的结构设计 | 第60-61页 |
| ·支架的有限元分析 | 第61-63页 |
| ·压头机构的结构设计 | 第63-66页 |
| ·压头机构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63-64页 |
| ·压头移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 第64-66页 |
| ·运动部件的选型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6 机架子系统结构设计 | 第68-78页 |
| ·机架子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68-71页 |
| ·框架的结构设计 | 第68-69页 |
| ·床身和底板的结构设计 | 第69-71页 |
| ·机架子系统的有限元分析 | 第71-76页 |
| ·强度与刚度的有限元分析 | 第71-75页 |
| ·框架的模态分析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结论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附录 A 焊接机装配图 | 第83-86页 |
| 附录 B 夹具子系统定位部分装配图 | 第86-8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7-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