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故典型大气污染物跨界风险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理论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 第8-10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 2 源项分析 | 第12-27页 |
| ·事故源项分析 | 第12-13页 |
| ·最大可信事故 | 第13页 |
| ·泄漏的主要设备和影响因素 | 第13-21页 |
| ·泄漏的主要设备 | 第13-19页 |
| ·泄漏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 ·泄漏模型概述 | 第21-27页 |
| ·液体泄漏 | 第21-22页 |
| ·气体泄漏 | 第22-23页 |
| ·两相流 | 第23页 |
| ·液体蒸发 | 第23-27页 |
| 3 大气扩散模型和标准 | 第27-36页 |
| ·影响扩散的气象因素 | 第27页 |
| ·大气扩散模式 | 第27-35页 |
| ·高斯烟团模型 | 第28-30页 |
| ·非正常排放模型 | 第30-31页 |
| ·分段烟羽模式 | 第31-32页 |
| ·重气扩散模式 | 第32页 |
| ·SLAB模型 | 第32-35页 |
| ·大气扩散标准 | 第35-36页 |
| 4 跨界事故风险研究 | 第36-60页 |
| ·液氨突发事故跨界污染研究 | 第36-43页 |
| ·泄漏速率和源强范围的确定 | 第36-37页 |
| ·标准选定与污染物扩散范围 | 第37-38页 |
| ·以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标准 | 第38-39页 |
| ·以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标准 | 第39-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液氯突发事故跨界污染研究 | 第43-52页 |
| ·液氯扩散模式选择 | 第43页 |
| ·污染物扩散典型气象条件的选择和标准的确定 | 第43-45页 |
| ·计算步骤及结果 | 第45-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硫化氢突发事故跨界污染研究 | 第52-60页 |
| ·瞬时爆炸质量与污染到达距离的关系 | 第52-54页 |
| ·爆炸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 第54页 |
| ·连续泄漏泄漏速率与污染到达距离的关系 | 第54-56页 |
| ·连续泄漏污染到达距离与到达时间的关系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60页 |
| 5 跨界污染应用实例 | 第60-66页 |
| ·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概况 | 第60页 |
| ·事故模拟 | 第60-62页 |
| ·事故情形分析 | 第60-62页 |
| ·储罐区事故概率分析 | 第62页 |
| ·污染扩散距离分析 | 第62页 |
| ·环境风险减缓措施 | 第62-66页 |
|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 第62-63页 |
| ·合理布局 | 第63-64页 |
| ·公共管道管理 | 第64-65页 |
| ·区域封闭管理的措施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