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器论文

激光相干合成效果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固体激光器的发展及其重要应用第7-8页
   ·激光束相干合成技术的提出第8-9页
   ·激光束相干合成技术的历史和发展现状第9-13页
     ·国外的研究动态第10-12页
     ·国内的研究动态第12-13页
   ·本论文的研究重点第13-15页
第二章 光的相干性理论第15-29页
   ·相干条件和对比度第15页
   ·空间相干性与杨氏干涉仪第15-18页
   ·相干时间与相干长度第18-20页
   ·时间相干性与迈克耳逊干涉仪第20-27页
   ·空间—时间相干第27-29页
第三章 相干合成的技术方案第29-37页
   ·闭环有源相位控制第29页
   ·自组织锁相运行激光器阵列第29-35页
     ·增益介质间的倏逝波耦合第30-31页
     ·衍射耦合第31-33页
     ·外腔式光栅耦合第33页
     ·利用光纤耦合器实现腔内合成第33-34页
     ·维纳—迈克耳逊型复合腔第34-35页
   ·技术方案总结第35-37页
第四章 高斯光束第37-41页
   ·基模高斯光束第37-38页
   ·高斯光束在自由空间的传输规律第38-39页
   ·基模高斯光束的特征参数第39-41页
第五章 理论模型及仿真分析第41-65页
   ·理想情况下的理论模型第41-43页
   ·理想情况下参与合成的光束数目对合成效果的影响第43-45页
   ·理想情况下光束的排列对相干合成效果的影响第45-53页
     ·光束排列尺寸(间距)对相干合成效果的影响第45-46页
     ·光束的不同排列方式对相干合成效果的影响第46-53页
   ·合成的激光的频谱宽度对相干合成的效果的影响第53-60页
   ·迈克耳逊激光腔实现相干合成的限制的简单估计的扩展研究第60-65页
第六章 总结第65-67页
致谢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研究成果第74-75页
附录第75-84页
 附录A 主程序第75-79页
  单色光情况下的主程序第75-77页
  非单色光情况下的主程序第77-79页
 附录B 麦克尔逊激光腔模拟的程序第79-80页
  研究合成激光数目与相干合成效率关系曲线的程序第79-80页
  研究合成激光的谱线宽度与相干合成效率的关系曲线的程序第80页
 附录C 子程序第80-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场耦合的电子设备吸波材料优化设计
下一篇:光学材料和薄膜激光热效应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