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监察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北魏前期的监察状况 | 第14-23页 |
·胡汉杂糅的监察机制 | 第14-17页 |
·大规模、频繁遣使循行郡县 | 第17-20页 |
·北魏前期吏治浑浊的根本原因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孝文帝太和改制——监察制度的正式确立 | 第23-33页 |
·监察机构的职官设置及职掌 | 第23-28页 |
·监察机制的特点 | 第28-33页 |
第三章 李彪之废与北魏后期监察效能的下降 | 第33-43页 |
·皇权支持下门阀士族整体实力增强 | 第33-35页 |
·李冲跻身于“四姓”之列 | 第35-36页 |
·李彪之废 | 第36-38页 |
·监察效能下降及北魏后期的腐败吏治 | 第38-40页 |
·北魏后期御史中尉出身考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迥异的齐周监察状况 | 第43-53页 |
·御史台——高氏巩固政权的工具 | 第43-47页 |
·西魏北周监察百官另辟蹊径 | 第47-51页 |
·严格选官——从源头上杜绝了百官贪残 | 第47-49页 |
·苏绰用儒家德治理论从“心”、“身”开始教化百官 | 第49-51页 |
·周亡齐之深因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1 | 第57-58页 |
附录2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