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欠发达地区发展研究--以菏泽市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 区域欠发达的相关理论 | 第12-18页 |
·欠发达地区的内涵 | 第12-13页 |
·欠发达地区相关理论 | 第13-18页 |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 第13页 |
·空间二元结构理论 | 第13-15页 |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论 | 第15页 |
·多因素理论 | 第15-17页 |
·恶性循环或低水平循环陷阱论 | 第17页 |
·最本质的原因 | 第17-18页 |
3 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的特征分析 | 第18-28页 |
·“欠发达”地区的界定 | 第18-25页 |
·指标选取 | 第18-19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19-21页 |
·层次总排序,计算各指标权重值 | 第21-22页 |
·计算结果 | 第22-23页 |
·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欠发达地区基本特征 | 第25-28页 |
·经济贫困,发展水平低 | 第25-26页 |
·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 第26页 |
·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差 | 第26-27页 |
·人口出生率高,负担重,人力资本不足 | 第27-28页 |
4 山东省欠发达地区滞后机理分析 | 第28-33页 |
·内因 | 第28-31页 |
·区位相对较差 | 第28-29页 |
·思想观念落后 | 第29-30页 |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30页 |
·人口素质低,人才缺失 | 第30-31页 |
·财政困难,再发展能力弱 | 第31页 |
·外因 | 第31-33页 |
·区域经济中心集聚力和辐射力有限 | 第31-32页 |
·交通设施落后 | 第32页 |
·缺乏大宗矿产资源 | 第32页 |
·政府扶持和倾斜力度不够 | 第32-33页 |
5 菏泽市发展突破途径选择思考 | 第33-55页 |
·菏泽市发展SWOT 分析 | 第33-40页 |
·菏泽优势(S)分析 | 第33-36页 |
·菏泽劣势(W)分析 | 第36-38页 |
·菏泽机遇(0)分析 | 第38-39页 |
·菏泽挑战(T)分析 | 第39-40页 |
·菏泽市发展突破的途径选择 | 第40-55页 |
·优化投资环境 | 第40-41页 |
·利用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 第41-47页 |
·加强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 第47-48页 |
·塑造城市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业 | 第48-52页 |
·运用点轴发展模式,增强城市辐射力,促进城市发展 | 第52-53页 |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 第53-54页 |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 第54-55页 |
6 结论 | 第55-56页 |
注释与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注释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