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 | 第12-13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于 LED 可见光自组网自恢复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15-22页 |
·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15-16页 |
·硬件平台 | 第15-16页 |
·软件平台 | 第16页 |
·设计目标 | 第16-17页 |
·流程 | 第17-20页 |
·室内 VLC 系统工作流程 | 第17-19页 |
·LED 基站灯式的广播系统工作流程 | 第19-20页 |
·整体方案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光通讯单元的设计及室内 VLC 系统的搭建 | 第22-32页 |
·通信单元设计 | 第22-23页 |
·LED 光接收和发送单元的设计 | 第23-25页 |
·可见光发送模块 | 第23-24页 |
·可见光接收模块 | 第24-25页 |
·编解码设计原理 | 第25-28页 |
·编解码程序流程图设计 | 第25-26页 |
·编解码代码分析 | 第26-28页 |
·可见光收发通信协议 | 第28-29页 |
·平面系统的搭建 | 第29-30页 |
·章节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基于 LINUX 操作系统的驱动设计和算法分析 | 第32-40页 |
·LINUX 网络设备驱动的结构 | 第32-33页 |
·光通信网络设备驱动程序的具体实现 | 第33-36页 |
·网络设备与媒介层的实现 | 第33-35页 |
·设备驱动功能层的实现 | 第35-36页 |
·驱动移植 | 第36-37页 |
·按需路由发现算法 | 第37-39页 |
·驱动设计心得总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基于 LINUX 操作系统的自组网自恢复网络协议层实现 | 第40-61页 |
·自组网自恢复协议网络协议层的通信流程 | 第40-41页 |
·衔接层的主要代码分析 | 第41-43页 |
·网络协议层的代理服务原理 | 第43-44页 |
·服务端代理服务器的具体实现 | 第44-46页 |
·网络协议层的数据层和服务管理层 | 第46-48页 |
·自组网自恢复协议中的状态机 | 第48-52页 |
·路由寻址过程 | 第48-49页 |
·连接过程 | 第49-51页 |
·数据发送过程 | 第51-52页 |
·协议系统调试和验证 | 第52-55页 |
·目标通信单元调试结果说明 | 第54页 |
·源通信单元调试结果说明 | 第54-55页 |
·中间路由调试结果说明 | 第55页 |
·系统性能测试 | 第55-60页 |
·网络性能的度量标准 | 第55-56页 |
·NS2 测试系统步骤 | 第56-58页 |
·绘制图表的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基于 LED 基站灯式的广播通信方式 | 第61-70页 |
·广播系统设计和工作原理 | 第61-62页 |
·子通信单元的软件设计 | 第62页 |
·总控制单元的软件设计 | 第62-63页 |
·广播系统测试 | 第63-66页 |
·数据包大小和发送间隔 | 第63-65页 |
·通信距离 | 第65-66页 |
·WEB 服务器软件测试 | 第66-69页 |
·LAMP 架构式服务器搭建 | 第66-67页 |
·前后台软件设计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0-72页 |
·总结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后记和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