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涉外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法律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8-11页
 一、世界跨国并购的发展现状第8-9页
 二、跨国并购在中国的发展趋势第9-10页
 三、跨国并购所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第10-11页
第一章 建立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必要性第11-23页
 第一节 跨国并购与国家安全概述第11-19页
  一、跨国并购的含义及法律分析第11-14页
   (一) 并购的概念第11-12页
   (二) 跨国并购的含义第12-13页
   (三) 跨国并购的法律性质和特征第13-14页
  二、国家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第14-19页
   (一) 安全的含义第14-15页
   (二) 国家安全的概念第15-16页
   (三)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内容第16-19页
 第二节 跨国并购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第19-23页
  一、凯雷并购徐工案所引发的讨论第19-20页
  二、跨国并购对交易双方企业及东道国造成的影响第20-23页
   (一) 跨国并购给收购方企业本身以及东道国经济增长都带来新的契机第20-21页
   (二) 跨国并购对目标企业和东道国产生的负面效应第21-23页
第二章 美日两国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及其比较第23-40页
 第一节 美国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第23-33页
  一、国家安全审查的执法机关第25-27页
   (一)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第26-27页
   (二) 总统第27页
  二、跨国并购的主体第27-28页
  三、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对象第28-29页
  四、国家安全审查的标准第29-30页
  五、国家并购审查中“外国政府控制”的标准问题第30-31页
  六、国家安全审查程序第31-33页
   (一) 申报(notification)和初审(review)程序第31-32页
   (二) 调查(investigation)程序第32-33页
   (三) 总统决定第33页
 第二节 日本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第33-37页
  一、国家安全审查的执法机关第33-34页
  二、跨国并购的主体第34页
  三、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对象第34-35页
  四、国家安全审查的标准第35页
  五、国家安全审查程序第35-37页
   (一) 申报程序第35页
   (二) 审查程序及期限第35-36页
   (三) 救济及投资者权利保护第36页
   (四) 对等审查第36-37页
 第三节 对美日两国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之比较第37-40页
  一、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主管机构第37页
  二、跨国并购的主体第37页
  三、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对象第37-38页
  四、相关程序上的规定第38-40页
第三章 我国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立法现状与问题第40-45页
 第一节 我国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立法现状第40-41页
  一、我国对跨国并购的法律界定第40-41页
  二、与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有关的法律规定第41页
 第二节 当前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规定存在的问题第41-45页
  一、立法体系不统一且法律效力偏低第41-42页
  二、缺乏相关概念的定义和解释第42-43页
  三、审查缺乏可操作性第43页
  四、审查程序性规定不明第43-45页
第四章 对完善我国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建议第45-54页
 第一节 构建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法律体系第45-47页
  一、加强经济立法中的国家安全意识第45-46页
  二、通过人大立法构建我国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法律体系第46-47页
 第二节 对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实体规定上的建议第47-50页
  一、跨国并购的主体第47-48页
   (一) 并购方第47页
   (二) 被并购方第47-48页
  二、应受监管的跨国并购行为第48-49页
  三、制定国家安全审查的标准第49-50页
 第三节 对跨国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程序规定的建议第50-54页
  一、在发改委中设立“外商投资联合审查委员会”作为主管机关第50-51页
  二、立法明确审查的程序及期限第51-54页
   (一) 申报或程序启动第51-52页
   (二) 初审第52页
   (三) 调查第52页
   (四) 决定第52-54页
结束语第54-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后记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售价格维持(RPM)的反垄断研究
下一篇:我国公司法律体系中竞业禁止及其适用--兼评达能娃哈哈竞业禁止案